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當前頭條:城市“造節”需用對勁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原標題:城市“造節”需用對勁

南京漢堡節開張1小時登上同城“熱搜”,打卡隊伍排了上百米,15個攤位3天共賣出2萬多個漢堡;“還有生活節”用音樂、咖啡、市集和藝術展,吸引2萬年輕人涌入玄武湖公園……據報道,開年以來,南京不斷通過“造節”引流聚氣,拉動消費“龍抬頭”。

其實,“造節”之風并非南京獨有。放眼全國,越來越多的城市不滿足于依托傳統節慶恢復和擴大消費。于是,“無節造節”新業態便應運而生,成為帶動人氣、促進消費的重要抓手。各地“造節”的類型可謂豐富多彩,音樂類、風景類、文化類、民俗類、體育類、美食類應有盡有。以南京為例,開年以來,漢堡節、草莓節、桃花節陸續登場,這些賣點各異、組織有力的新型節慶,對于發展特色產業、促進文旅消費,也確實起到了直接拉動效果。

火熱背后也要看到,現在各地“造節”同質化現象十分嚴重,辨識度較低。各種音樂節、運動節、美食節泛濫成災,看似豐富多元,卻也失去了其本身的特殊性,大眾難免審美疲勞,無法產生參與欲望。雖然對一些網紅旅游城市來說,即便造節同質化也不乏人氣支撐,但對一些中小城市而言,同質化就是致命傷。因此,在造節大潮中,若只顧追逐熱點盲目開發,一味追求數量而不“特色先行”,很可能會事倍功半,白白浪費人力物力財力。

城市“造節”要用對勁,更要用韌勁。縱觀那些“造節”比較成功的案例,無一不是久久為功。例如,南京國際梅花節已經成功舉辦了28屆,在多年打造與完善下,已成為融探花賞景、休閑娛樂、度假展覽、商貿交流等于一體的全市性的旅游節日,成為南京市民一年一度踏青休閑的傳統項目。因此,無論是最近上新的南京漢堡節,還是火爆全國的淄博燒烤節,一時的熱度固然可喜,但熱鬧之后還需持續深耕,不斷精雕細琢、推陳出新,擴大影響、積累口碑。唯有如此,才能保持熱度不減、效應持續,最終成為新的城市文旅名片。

一言以蔽之,城市“造節”可以無中生有,但需要用對勁、用韌勁,更多探索和創造一些真正可持續的、與城市經濟文化社會特點相適應的節日品牌,讓新生節日與城市特色傳統融合發展、交相輝映。(宋紫倩)

標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