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消息丨脊髓“休克” 75歲老人一跤險癱瘓
摔一跤卻差點癱瘓?這是真的。近日,在江都人民醫院脊柱外科病房,75歲的欒大爺接受了頸椎手術后,肢體肌力明顯好轉,免除了偏癱的厄運。回想起幾天前右側肢體幾乎癱瘓的情形,他依舊心有余悸。
不慎跌倒,75歲大爺險癱瘓
不久前,江都區的欒大爺去河邊時不慎絆倒,頭面部著地,當即感到頭部、頸部疼痛異常,四肢麻木無力,特別是右側肢體幾乎不能動彈。休息了幾天后,欒大爺沒有好轉,家人帶他來江都人民醫院急診。醫院脊柱外科張興博士根據病情和核磁共振檢查結果,診斷欒大爺為“頸部脊髓損傷、頸椎過伸性損傷、四肢不完全癱瘓”,初步予以臥床、頸椎固定制動以及消腫、神經營養、激素沖擊、止痛等對癥治療,防止病情進一步加重。
(資料圖片)
脊髓也會“休克”,手術讓老人脫離輪椅
盡管治療有條不紊地進行,但75歲高齡的欒大爺病情依舊不容樂觀:心率過緩、僅45次/分,且存在尿潴留、呼吸困難、低鉀血癥等。“這是脊髓休克的表現,在脊髓遭受嚴重創傷時,受傷部位以下的脊髓失去與高位中樞的聯系,出現反射活動暫時喪失。”張興博士介紹。
為確保接下來的手術治療順利進行,欒大爺隨即被轉入重癥醫學科(ICU)治療,在陳齊紅博士團隊的保駕護航下,欒大爺各項身體指標好轉。頸部血管、神經豐富,且有甲狀腺等組織,科內充分討論后,張興決定采取ACCF(頸椎前路椎體次全切除減壓融合手術)。幸運的是,手術很成功,欒大爺和家屬心里的石頭總算落地。“幸虧治療及時,不然造成癱瘓,一輩子坐輪椅就太痛苦了。”
“如果把頸椎的骨性結構比作磚墻,一個個椎體就像磚塊壘在一起,該手術相當于在椎體間掏了一個‘窯洞’,再放進去一個‘鈦合金的金屬籠子’來支撐,解決間盤破裂、椎體不穩、擠壓神經等問題。”張興博士解釋說。
目前,欒大爺四肢麻木、無力的狀況好轉,正在進一步康復中。
脊髓損傷可致癱,出現這些癥狀要就醫
張興博士介紹,脊髓損傷是脊柱損傷的一種嚴重并發癥。頸段脊髓損傷可有四肢感覺和運動障礙;胸、腰段損傷可有雙下肢感覺、運動障礙;馬尾神經損傷時主要為下肢體征及大、小便功能障礙;四肢癱瘓的病人,可因肋間肌癱瘓而出現呼吸困難,導致呼吸道分泌物不易排出而發生肺部感染。
脊髓損傷后還會在傷后不同的時期出現不同的癥狀和體征。所以,早期應經常檢查癱瘓平面有無改變,平面下降為恢復的表現;平面上升,則預示著椎管內有活動性出血。
他提醒,脊髓損傷的情況多發生在外傷患者中,如頭部、頸部、腰部受到重傷,且有四肢麻木無力,感覺、運動異常的患者,要盡快到專科就醫,避免延誤病情。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