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財經 >

全球焦點!“公交車”賣菜了

作者/祖龍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圖/壹覽商業

中石化加油站賣菜、無印良品賣菜、百果園賣菜、碧桂園賣菜、森馬賣菜、滴滴賣菜......跨界賣菜這件事,已經成為了一種潮流。

圖片來源:北京日報

《零售圈》注意到,近日北京公交集團賣菜的消息不脛而走,成為零售圈里的又一新鮮事。3月31日,北京公交集團首個“公交便民驛棧”項目試運營,主要售賣水果蔬菜,引起了市民們的高度贊賞。

左手蔬菜,右手水果 3年將開300個便民驛站

《零售圈》了解到,該項目由北京公交集團發起,首個店鋪在3月31日試運營,位于北京市朝陽區和平里北街的路邊,由一輛“退役”閑置的公交車經過改造變成了一個“小型菜場”,吸引了不少過路居民的注意。它的名字叫做“公交便民驛棧”,該“公交便民驛棧”位于北京地鐵柳芳站公交停車站外,這輛藍白黃配色的售賣車,車廂一側打開,作為主要出售蔬菜生鮮的窗口。開了4個“窗口”,左側是蔬菜、右側是水果。

圖片來源:北京日報

據《零售圈》了解目前這處“公交便民驛棧”運營時間為早7點到晚10點,自3月31日試運營至今,銷售火爆,深受周邊居民歡迎。

據相關負責人介紹,柳芳棧點試點以后,擬按“成熟一個運營一個”的思路,陸續運營左家莊、草房、崇文門、北苑家園、望京南湖渠、左安路、東大橋、和平街等一批便民棧點。按照項目規劃,三年內全市將建設至少300個公交便民服務驛棧,覆蓋北京五環內各個城區,形成網狀布局,輻射北京90%以上的社區人口。

圖片來源:北京日報

一刻鐘便民圈政策下 新零售模式不斷涌現

2021年以來,商務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會同有關部門先后出臺意見和建設指南,提出要在居民步行15分鐘左右的范圍內,建設可以滿足日常生活基本消費和品質消費的多業態集聚社區商圈。

今年3月初,商務部提出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三年行動,努力把居民的“需求清單”轉化為一刻鐘便民生活圈的“滿意清單”。商務部提出,圍繞發展“一店一早”、補齊“一菜一修”、服務好“一老一小”加快推動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

據《零售圈》了解,截至今年2月份,全國80個試點地區共建設了便民生活圈1402個,服務居民3200多萬人。

據《新聞1+1》援引北京公交集團基建行政部經理周建勇的話稱:“公交便民驛棧”項目是北京公交集團結合北京建設一刻鐘便民生活圈的要求和措施所推進的一個項目。選擇建設公交便民驛棧,主要還是從以下兩點來考慮,一是附近乘客回家時可以就近解決相關需求,二是我們可以利用場站的邊角資源來補齊社區的便民服務設施的短板。

其實除了公交驛站,全國出現了多種多樣的一刻鐘便民圈政策指引下的零售新業態,《零售圈》近日在西安發現,部分核酸亭已經被改造為“涼皮店”,這種方式既減少了浪費,又充分利用資源方便了居民,值得全國推廣。

高頻消費VS高額損耗 蔬菜“專賣”是挑戰也是機遇

在零售業有一句話叫,得生鮮者得天下,得蔬菜者得生鮮。想必食品和百貨,生鮮品類因高損耗,一直成為零售商要攻克的難點品類。生鮮品類主要有水果、蔬菜、水產海鮮、熟食、肉品等。

以上5個大類,都是比較難管理的品類。目前水果已經可以標準化的進行售賣,典型的案例是已經上市的百果園水果連鎖店,還有鮮豐水果等其他品牌做的也不錯。熟食品類有紫燕百味雞、絕味鴨脖、周黑鴨等眾多可以標準化管理的專賣店。肉品有雙匯、正大等很多專賣點,同時也通過冷凍、冰鮮等方式進行標準化存儲和售賣的,像火鍋食材類的鍋圈食匯。而蔬菜這個品類很難做到標注化的標品,而且以客單價低,損耗大,很多蔬菜,特別葉菜類基本需要當天賣完,不能賣掉的就要打折處理或者報損處理,一直是生鮮品類的難點。

但生鮮品類,特別蔬菜類,高損耗的背后是高頻消費,引得眾多商家包括互聯網巨頭入局。包括叮咚買菜、美團買菜、京東買菜、樸樸超市等,主打新鮮蔬菜的社區生鮮超市也越來越多,出現了很多精品菜,進一步將散菜標品化,像開市客、山姆、麥德龍、盒馬、潤ole、包括部分傳統大賣場,也嘗試了散菜標品化,精品化。

生鮮品類,特別蔬菜品類,還有很大的挖掘空間和開發價值,不論是標準化上,還是類似公交驛站這種場景化上,都值得關注。

標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