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報資訊】用“早經濟”激活消費新潛力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原標題:用“早經濟”激活消費新潛力
俗話說“一日之計在于晨”,早飯吃得好,一天精神好。近年來,各地政府敏銳地嗅到了“早經濟”的商機,下大力氣發展早餐產業,用元氣滿滿的早餐消費景象為美好的一天落下第一筆。
吃早餐,既是一種飲食文化,也是一種消費場景。在重慶,人們喜歡用一碗熱辣的小面來喚醒味蕾;在廣東,飲早茶是一天中最重要的儀式感;在武漢,“過早”的傳統已然演變為外地游客爭相打卡的本土體驗……最近,長沙的一場“大師請你出門吃早餐”活動,以專場推介的形式讓“早經濟”越發走俏;前不久,第三屆中國重慶小面文化節的舉辦,佐證了小面在重慶早餐界的“江湖地位”,也為小面產業發展打開了一扇更大的窗。
在餐飲行業中,早餐是一條相對較新的賽道。早餐,在多數人的印象中意味著簡單快捷,其產業化發展的潛力易被忽視。然而,“早經濟”若能得到規劃與技術加持,也能“以小博大”,撬起一個新市場。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早經濟”場景有了更豐富的內涵,掃碼支付、手機點單、無人早餐車供餐等“智慧早餐”的出現,使得“數字早經濟”發展駛上快車道。與此同時,作為重要消費群體的年輕人也興起了認真吃早餐的風潮,諸多因素一同促進“早經濟”轉型升級。
“早經濟”要發展,需要在克服困難的過程中挖掘機遇。在我國,不同地域的早餐品類差異巨大,傳統早餐市場又多以單品類消費為主,限制了早餐的產業化、規模化發展。當然了,品類多、差異大,也是各地“早經濟”打造高辨識度的絕佳先機。
拿重慶來說,小面就是最有代表性的山城早餐。要將小面固化成一張重慶的早餐名片,可以通過打造區域公用品牌、加大宣傳推廣力度等手段,提升小面與早餐間的關聯度。此外,還要注重產業的縱深開拓、橫向鋪展,讓小面更好服務于農業產業,帶動花椒等上游生產環節、包裝等下游銷售環節一同發展,讓一碗小小的紅油面條點綴城市的晨光與夜色,讓“早經濟”“夜經濟”更加相得益彰。
大力發展“早經濟”,不僅是擴大早餐消費的問題,更重要的是以此為引擎,拓展早市、早游等消費場景,涵蓋零售、休閑、娛樂等服務業態,帶動上下游產業增長,用“早經濟”激活城市消費新潛力。(丁慎毅)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