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一杯村咖,品出城鄉融合發展好滋味


【資料圖】

原標題:一杯村咖,品出城鄉融合發展好滋味

近期,湖州安吉憑借“村咖”在各大社交媒體再次“出圈”,在這個不到60萬人口的縣城里,卻有著300多家咖啡店,“咖啡密度”遠高于一線城市?!?023年中國咖啡時常洞察報告》顯示,當前國內四、五線城市的咖啡訂單量同比增長高達250%以上,咖啡市場正在迅速下沉?!按蹇А弊呒t的本質是生產力的提升,城鄉壁壘逐漸被打破,鄉村振興走向“快速路”。

調一杯飲,在城鄉融合中發現金山銀山。咖啡,豐富了鄉村業態,完善了產業配套,也為鄉村旅游業吸引來眾多游客。網紅礦坑咖啡店“深藍計劃”是大學生創業團隊與安吉縣紅廟村的一次合作,他們創新了“集體+公司+農戶”的經營模式。村民和村集體以資金、資源入股,公司負責整個項目的運營。這種合作不僅解決了村里廢棄礦坑的安全隱患問題,更成了發展的機遇。無獨有偶,溫州的澤雅古村咖啡館、紹興嶺南鄉的“三個月亮”、嘉興恒豐村的“長夏小院”等,都打造了獨具本地鄉土風光的咖啡館。在這里,咖啡不再只是提神的工具,而是一畝春花、一輪夏月、一陣秋風、一場冬雪的閑適體驗。村咖成為了城鎮化進程中人們詩意棲居的一場“奔現”。

守一顆心,在產業升級中不改為民底色。鄉村的產業發展應堅持社會效益大于經濟效益的原則,而網紅經濟有著走紅快、流行短的特點,社會效益并不明顯。以“深藍計劃”為例,消費者支付68元入場后“送”一杯咖啡。這個價格在咖啡市場中并不便宜,如果產品和服務不能物有所值,那么依靠流量帶來的新鮮感體驗也將難以獲得良好口碑。以精致、小資為標志的咖啡與中國多地鄉土文化脫節,異質感強,缺少支撐發展的人文積淀。如果盲目跟風,鄉村之間進行同質化競爭,等到熱潮褪去,消耗了鄉村大量資金與資源的村咖該何去何從?游離于鄉土文化之外的產業發展成果如何切實惠及農民,滿足廣大農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鄉村振興的過程實質上就是農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的過程。因此,鄉村產業發展必須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使人民群眾成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的“劇中人”和“劇作者”。

耕一方土,在鄉村振興中堅持因地制宜?!笆澜缟蠜]有兩片相同的葉子”,亦不會有兩個相同的村落,每個村莊都有去獨特的自然稟賦、歷史傳統和發展現狀。這就需要在發展鄉村產業時堅持因地制宜的方法,做到規劃先行,運營前置。鄉村產業應厚植于悠久的人文積淀,立足于鮮活的時代背景。為此,可以嘗試招募農村經理人,培養一批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新農人”,使鄉村發展擁有自己的“造血功能”;借鑒“集體+公司+農戶”的經營模式,合理配置各方權益、盤活現有資源;建設一村一品,讓鄉村產業成為實現全民共富的強大引擎。(潘文?。?/p>

標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