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達獨角獸】RAG-79 水中型吉姆
隨著吉翁軍實施降下作戰進攻地球后,眾多地球領土也落入了吉翁勢力的手中。而海洋這樣的水際領土也不例外。由于吉翁開發的兩棲MS逐步投入實戰,聯邦海軍也遭到了沉重的打擊,除去補給線的斷裂外,一些沿岸據點也廣泛收到攻擊,因此聯邦軍也收到了不小的損失。在海上航行的貨船、護衛艦或是航母都會變成吉翁水產的目標。雖說聯邦軍有著蝸牛反潛機還能勉強抗衡一下,但總歸還是落入了被動挨打的局面。
于是在這種情況下,聯邦軍也不得不加緊水陸兩用MS的開發,而其基礎自然便是聯邦軍大量采用的RGM-79 吉姆了。于是RAG-79 水中型吉姆應運而生,其開發目的自然便是為了對抗吉翁兩棲MS。
【資料圖】
水中型吉姆高18米,本體重量49.5噸,裝備全重64.3噸,出力1280kW,推力8950千克,傳感器偵測范圍4300米。裝甲材質為鈦合金陶瓷復合裝甲。
但是由于開發時間短,因此作為一款緊急開發的MS在平衡不好且很難操縱,因此在性能上遜于吉翁的兩棲MS。而且即使是在兵裝方面,機師們的評價也不高。這也導致該機更多的被用于沿岸警備或是攻擊敵軍艦艇和潛水艇。
為了進行水中作戰,因此在機體上搭載了水壓噴射推進器,而且兵裝也換成了魚雷和魚叉槍等適合水中戰的武器。
同時機體各處也進行了改裝,關節處也進行了水密處理,以便適應水中那特殊的環境。
以推進背包為主的機體各部分都搭載了水壓噴射推進器,其原理是利用外部引進水后高速噴出,利用其反作用力在水中移動。
和基礎的吉姆頭部相比,該機為了強化水中的探測性能,因此取景器面板更大,額頭出的傳感器尺寸也相應加大。同時由于在水中光學取景器的性能受到限制,因此還增設了聲納。而且在設計上就加強了抗水壓能力,并去掉了火神炮。同時還在前部增設了動力管狀的零件
同時機體在腹部裝甲的形狀也和吉姆不一樣,這種不同的設計則是考慮到了水壓和水中運動而進行的變更。另外腰部左右兩側各裝有兩把格斗用的光束鎬。
為了提高在水中的機動性,在肩部也像推進背包一樣增設了水壓噴射推進器,同時還內置有魚雷發射管。但是這種設計似乎并未限制手臂的活動。
前臂則裝有手錨,這一塊區域的安裝密度很高。而手錨則負責在水中固定和抓捕敵機。在UC 0096年時,也曾見過水中型吉姆將這一塊區域充當盾牌舉起防御的情況。
在小腿部位除了配備水中推進的水壓噴射推進器外,還在外部裝備了用于轉向和姿態控制的水中用控制翼,不過作為水中用MS的裝備而言效果談不上很好。在其足底還有著兩座推進器,用于提高機體在水中的機動性。
考慮到光束武器在水中衰減嚴重,因此在武裝上則去掉了吉姆廣為裝備的光束武器,固定武裝以魚雷這樣的實彈武器為主。
手持的兵裝則是將大型魚雷發射器和兩座5聯裝導彈發射器集成一體化。中間部位裝有2枚大型魚雷,在發射時會先拋棄外側的罩子隨后發射。而左右兩側則各是一個五聯裝導彈發射器。因此總共裝載有10枚導彈和2枚大型魚雷。該魚雷發射器無論是對艦還是對MS都可以使用。而且在水中戰中也取得了明顯的效果。
魚叉槍也是水中型吉姆的可選裝備之一。由于光束在水中會急速衰減而采用了該種武器。魚叉槍會射出魚叉,而預查的前端裝有炸藥,會在貫穿裝甲后爆炸。這種武器不僅在水中也能在岸上使用。而且除了對MS戰外,在對艦戰中也能發揮作用。而且在緊急情況下,尚有魚叉的魚叉槍還能作為近戰武器,直接刺向敵人。
至于近戰武裝則是四把光束鎬,并分別裝在腰側,其四把的數量應該是考慮到了戰斗損失的因素。由于避免水中光束武器的衰減以及熱量的消散,因此光束鎬裝設有在和敵人裝甲接觸時才形成光束刃的開關機構。但是由于交戰距離短,需要非常依賴機師的駕駛技術,因此機師們對此并不看好且評價很差。因此后期型號也進行了改進,其光束刃長度也變成了普通光束軍刀的70%。
在手臂前部的則是手錨,這是一種外裝在手臂上的有線式旋轉臂。原本并非用于戰斗,而是用于在水中固定機體或被艦艇牽引等情況。與其說是武裝,不如說是用于牽引重物和抓捕大型目標的工具。
雖然水中型吉姆談不上是什么杰作,但是吉姆本身的設計才得以讓該機面世。而在一年戰爭中,該機也作為聯邦軍寶貴的水中戰力而取得了一定的戰果。據說在戰爭中,該機主要配置在往來賈布羅船隊的護航隊或是北海油田的守備部隊中,也在戰爭里立下了不少戰功。不過也還是出現被龜霸錘爆或是小隊被一臺扎古II改所團滅的故事。
在運用上,水中型吉姆可以被裝載到潛水艇的垂直式筒倉中,但是在出擊時只需要注滿水后就可以完成出擊準備。
除此之外水中型吉姆還可以搭載在航母上并被運往作戰區域這種沿岸離開和艦艇配合的作戰方式也提高了該機的運用性。
但是在一年戰爭中隨著吉翁的潰敗以及聯邦軍在敖德薩作戰中取得的勝利也讓其戰斗的重心轉移到了宇宙,而在地球中的敵對組織威脅也隨之降低。不過因為是戰時短時間內開發的,因此性能方面各種問題頻出。這也導致戰后從吉翁軍接受的水中型扎古和水手扎古逐漸成為主流。
而連年的戰亂一直促進了MS的發展,許多新型機的出現也讓舊型機退居二線。但是在新型機配備數量不足的情況下也有改裝舊型機繼續使用的情況。而水中型吉姆無疑便是其典型的例子。隨著時間的進行,聯邦海軍甚至開始資助起吉翁殘黨的海軍以免自己被兔死狗烹。
而在這種情況下,不大的戰斗壓力也讓水中型吉姆一直用到了UC 0090年代。這些水中型吉姆在戰后主要擔任沿岸警備和巡邏任務。但是隨著MS的高性能化,水陸兩用MS的存在意義也變得稀薄,導致該機并沒有開發后繼機型。
在UC 0093年的夏亞之亂期間,據說其中一臺水中型吉姆的改良型號還和瘋狂魚人隊的U-57展開過交戰。
到了UC 0096年時,依舊可以看到水中型吉姆的身影,并有著部分機體被部署在了戰略上并不重要的澳大利亞特林頓基地,甚至還有一些機體和RAG-79-1水中型高達一起負責戍衛聯邦首都達喀爾的海洋。
雖然被認為進行了近現代化改裝,但卻無法否認本身是舊式MS的事實。從這點上也能看出該機算是滿足了當時性能要求的證據。當然也可以從中看出聯邦軍的態度。吉翁殘黨作為殘軍裝備也很陳舊,因此完全可以用同世代的機體來對付。但是這種想法好是好,但一旦對上更為強大的機體就只能雙眼一閉坐等升天了。倘若只是面對杰祖魯這樣的機體尚且還能打一打,但是如果不巧撞上了AMX-X7尚布羅這樣的機體就只能噩夢照進現實了。
在UC 0096年,當吉翁殘黨的兩棲MS開始前往并登錄達喀爾時,兩臺杰祖魯也撞上了戍衛達喀爾海岸的三臺聯邦機體,分別是一臺水中型高達以及兩臺水中型吉姆。隨后五臺機體之間便在水下展開了交戰。
一開始聯邦軍小隊憑借著水中型吉姆打掩護水中型高達近戰殺敵的方式險些擊墜一臺杰祖魯,但卻被另一臺杰祖魯所救。隨后當兩臺水中型吉姆打算先用魚雷的爆炸作為掩護并使用光束鎬近戰擊墜敵機,但是杰祖魯的機動躲過了水中型吉姆的進攻,還導致這兩臺水中型吉姆撞在一起。這也給了杰祖魯可乘之機,使用光束步槍在水中擊墜一臺擊傷一臺,接著用機械爪直接將另一臺梟首。
同時聯邦軍的朱諾級潛水艇北梭魚號也搭載了數臺水中型吉姆,并在珊瑚海和尚布羅以及杰祖魯展開遭遇戰。在開戰后,北梭魚先部署的兩臺水中型吉姆很快被杰祖魯所擊墜,然而正當備用機注水準備出發時,體型巨大的尚布羅已經來到周圍直接將北梭魚砸扁。而在戰斗中也體現出了水中型吉姆戰斗的一種方式,即先發射手錨鎖定牽制敵機,隨后發射魚雷將其擊墜,可惜在作戰中代號海豚2的水中型吉姆雖然用手錨抓住了對方,但魚雷打歪導致被杰祖魯用熱能機械爪給砍成兩半。
而在特林頓攻防戰中,吉翁殘黨對特林頓基地進行了強攻,水中型吉姆也不得不參加到了防守基地的實戰中去。特林頓基地在港口的岸上處應該是部署了一至兩臺水中型吉姆,當吉翁殘黨隊港口處發射導彈進行轟炸時便能看到一臺水中型吉姆手持魚叉槍和盾牌。后來當卡普爾從水中騰飛而起時,站在水里的一臺水中型吉姆也使用魚叉槍對其射擊,可惜四發全空。
正準備掏出光束鎬時卻發現來不及只能舉起手臂硬接卡普爾的飛踢,然而水中型吉姆的小身材可是完全擋不住直接被踢倒在地,還被利爪硬生生按爆了頭部,這臺水中型吉姆接下來的慘劇還包括被卡普爾當擋箭牌擋了友軍吉姆II射來的三發魚叉。
而在海上的航母上也有著三臺水中型吉姆,準備隨時抄了登錄后吉翁殘黨部隊的屁股,然而算是算的好卻沒有料到尚布羅的出現。一開始尚布羅的光束便直接打穿甲板打掉了一臺,而當巨大的手臂穿透船體突破甲板后,這兩臺水中型吉姆還打算用手錨固定住尚布羅的巨手,最終直接被尚布羅給捏碎,連帶著整艘船一起給干爆了。
畫廊
相關閱讀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