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區域協調發展新看點|跨越河湖,西咸一體化向縱深發展

【區域協調發展新看點】

以空間規劃、創新驅動、產業發展等為抓手,西安咸陽兩座古城攜手共建都市圈


(資料圖片)

跨越河湖,西咸一體化向縱深發展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毛濃曦 通訊員 祝盼

閱讀提示

近年來,西咸一體化向縱深發展。隨著基礎設施加速聯通,體制機制建設持續創新融合,兩座隔渭河相望的千年古城走到了一起。未來,兩地將以空間規劃、創新驅動、產業發展等一體化為抓手,攜手打造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傳承中華文明的世界級文化示范區、共享高品質生活的宜居幸福家園。

近日,陜西省發改委印發2023年推進西安—咸陽一體化(以下簡稱西咸一體化)發展年度重點工作任務,同時印發2023年一體化發展重點項目清單和西安都市圈建設重點項目清單,涵蓋創新驅動、先進制造、基礎設施等8大類項目198個,總投資8840.6億元,年度計劃投資1656.3億元。

近年來,西咸一體化向縱深發展。基礎設施加速聯通,體制機制建設持續創新融合,西咸一體化的快速發展,讓兩地市民感觸頗深。在西安上大學,畢業后回到老家咸陽工作的張心迪常來往于西安與咸陽。“2006年9月,咸陽電話區號從0919改為與西安一致的029,兩地通話不收長途費了。之后道路對等連通,高樓大廈越來越多,城市已分不出彼此。”張心迪感觸地說。

優勢互補促握手

西安和咸陽同為千年古都,兩座城市隔渭河相望,直線距離僅25公里,堪稱“唇齒相依、水乳關聯”。盡管如此之近,但兩座城市卻在歷史長河中各自獨矗。直到2000年,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共同的發展愿望和互補性優勢,終于讓西安和咸陽攜手共進提上日程。

2002年12月,西安、咸陽簽訂《西咸經濟發展一體化協議書》,由此啟動了兩市一體化發展戰略工程,這被認為是陜西經濟發展史上觀念突破、體制創新的里程碑式重大事件。

一年半后,兩市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074億元,占全省52.8%,電子產業則占到全省90%以上。

嘗到一體化的甜頭,雙方合作進一步加快。2004年6月,兩市共同制定出臺了《西安、咸陽實施經濟一體化戰略規劃綱要》,計劃用13年時間分三階段實現具體奮斗目標和經濟指標,西咸一體化邁向長效建設之路。

兩座城市的一體化,最基本的是兩市中間地帶的建設發展。2011年6月10日,《西咸新區總體規劃》正式獲批。2014年,西咸新區成為第七個國家級新區。

作為國家創新城市發展方式的綜合試驗區,西咸新區成為西咸一體化發展的主要窗口。“2022年,西咸新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規上工業產值分別是2017年的2.2倍、1.8倍,財政收入5年年均增長13.8%,19項改革創新成果在全國復制推廣,政務服務等4項指標獲評國家級新區營商環境標桿指標。”西咸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艾晨說。

全鏈條服務產業

時至今日,西安咸陽之間,田地荒野早已不見蹤影。取而代之的是新型的生態城市,現代化的樓宇、道路、工廠融合在河湖、濕地、林地之間。

與看得見的變化相比,更重要的是西咸一體化發展持續推進的體制機制探索與創新。這其中,“秦創原”是一個典型代表。

2021年3月,陜西最大的孵化器和科技成果轉化“特區”——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落戶西咸新區。這個陜西決心從根本上解決全省科技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難題的創新平臺,為西咸一體化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

陜西普利美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于先進固體火箭發動機研發與制造的民營高科技企業,由于市場前景廣闊,普利美對生產廠房和實驗場所的需求十分迫切。

恰在此時,秦創原創新促進中心的科技經紀人團隊來企業宣講和調研。秦創原創新促進中心科技經紀人梁貞通過秦創原綜合服務平臺,找到多處符合基本條件的場地,并和普利美張新航團隊逐一進行考察,最終選定了合適的生產場地。不到1個月,5000平方米生產場地的鑰匙就交到了張新航手中。

“秦創原創新促進中心又為我們追加了2500平方米的場地支持,并在人才保障、融資、項目申報等方面提供全鏈條服務。”張新航介紹說,2022年,普利美的銷售收入從入駐前一年的800余萬元猛漲至5000萬元,今年公司營業收入預計超過1億元,企業的快速發展離不開秦創原總窗口政策的支持。

創新驅動促發展

普利美的飛速發展是眾多科技型、高新技術企業入駐秦創原,借助西咸一體化優勢實現快速發展的一個縮影。

“以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為主引擎,我們實現了創新資源聚集、創新功能集成、創新主體融通,政策模式、研發模式、催化模式、服務模式、人才模式、示范模式發生了深刻升級變革,進一步重塑科創體系、蝶變科創生態,推動全省創新驅動由‘勢’向‘能’加快邁進。”陜西省委科技工委委員、省科技廳副廳長王軍說。

在秦創原等平臺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創新資源要素加速在此集聚。西咸新區加快建設“人才池”“資金池”“項目池”和人才、資本、科技三個大市場:新建17個高校科轉平臺、11個小試中試基地,引入孵化器35個、專業服務機構69個,聚集創新創業人才22000余名,建成投運934萬平方米的科創載體;簽約478個高質量項目、總投資4600余億元,新增1500余家科創企業、其中成果轉化企業400余家,科小、高企、技術合同成交額等指標實現翻倍增長。

今年5月16日,陜西省推進西安—咸陽一體化發展領導小組召開會議,明確將以空間規劃、創新驅動、產業發展、生態環保、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一體化為抓手,攜手打造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全國重要的科技創新策源地、活力迸發的內陸改革開放高地、傳承中華文明的世界級文化示范區、共享高品質生活的宜居幸福家園。

標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