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聚焦 >

當“吳良材”狀告“吳良材”,“老字號”到底該如何保護?


(資料圖片)

【案情介紹】

南京吳良材與上海吳良材同根同源,經過歷史變遷,各自獨立經營,在各自地域范圍內形成了自己的知名度。上海地區的生效判決曾將南京吳良材公司使用“吳良材”字號的權利限定在江蘇省南京市內。2018年,南京某眼鏡店加盟上海三聯集團,被許可在店招等上使用“吳良材”字樣。南京吳良材公司認為,上海三聯集團、上海吳良材公司、某眼鏡店以“吳良材”作為字號,并在店招等上使用“吳良材”字樣的行為構成不正當競爭。

據了解,南京吳良材將“吳良材”作為企業字號的一部分使用,根據南京市歷史檔案資料最早可以追溯到1947年,在之后的七十年里,南京吳良材從未中斷過一直延續使用至今。歷史檔案顯示,南京吳良材的前身是民國時期設立在上海市南京路上的吳良材眼鏡公司在南京增設的吳良材眼鏡南京分公司。解放后因公私合營這一特殊的歷史原因,導致位于上海市南京路的吳良材眼鏡公司并入上海市百貨公司經營管理,而設立在南京的吳良材眼鏡分公司并入到南京市百貨公司繼續經營,南京吳良材在1979年工商恢復登記南京市太平路上的“吳良材眼鏡店”,而上海吳良材在1982年才恢復登記上海市南京路上的“吳良材眼鏡店”。在公私合營之后到我國企業名稱登記制度完備以前,在上海和南京的兩家公司的企業名稱均為“吳良材眼鏡店”,1982年成立了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1982年7月7日通過了《工商企業登記管理條例》,該條例第六條規定:“在同一市、縣境內,不得使用已登記的同行業工商企業的名稱”,該規定是我國首次對同一地域內企業名稱不得沖突加以規定,在此之前的企業名稱一般不標明地域。隨著企業登記管理制度的完善,兩地的公司在名稱使用時才逐漸加上地域劃分,因而才有了如今的“南京吳良材眼鏡有限公司”和“上海三聯(集團)有限公司吳良材眼鏡有限公司”。工商登記檔案顯示,早在1982年南京吳良材的工商年檢資料中就有“南京吳良材眼鏡店”這樣有地域區分的字號作為公章使用,遠早于上海吳良材將“吳良材”三個字注冊為商標的1989年。

南京吳良材將“吳良材”字樣作為企業字號組成部分的使用自解放之前至今從未中斷,雖上海吳良材將其搶先注冊了商標,但南京吳良材對其作為自身字號組成部分仍然享有合法的在先使用權,并同樣應受到法律保護。

不僅如此,南京吳良材的企業名稱、官方網站標注的內容和實體店的店招門頭、眼鏡盒、眼鏡布等實物以及自有注冊的第1403778號注冊商標圖文來看,南京吳良材從未將“吳良材”三字突出使用、單獨使用。從南京吳良材眼鏡企業名稱中“吳良材”三字的使用來看,與其他字的風格、大小和顏色一致,與上海吳良材注冊成商標的“吳良材”三字在字體、顏色、大小上均顯著不同。從庭審雙方出示的店招等圖片來看,南京吳良材眼鏡是統一的藍底白字風格,上海吳良材則是白底紅字風格。

法院認為,三聯集團、上海吳良材公司在使用其商標開展特許經營活動時,應當考慮到其“吳良材”商標及字號與南京吳良材公司的字號同根同源、在特定地域范圍內南京吳良材公司對“吳良材”標識知名度及美譽度的提升貢獻更大等因素,對南京吳良材公司“吳良材”字號積累的商譽給予相應的尊重與合理的規避。某眼鏡店使用的“吳良材”等字樣中“吳良材”文字系主要識別部分,易使相關公眾對該店鋪與南京吳良材公司之間關系產生誤認,構成不正當競爭。三聯集團、上海吳良材公司明知某眼鏡店行為具有不正當性,仍在其名稱未作變更的情況下,為其加盟并使用“吳良材”商標提供便利,亦構成不正當競爭。

【典型意義】

上海地區的生效判決已經將南京吳良材公司使用“吳良材”字號的權利限定在江蘇省南京市內的情況下,三聯集團、上海吳良材公司仍以其商標在南京地區開展加盟活動,構成不正當競爭。本案判決進一步厘清了基于特定歷史原因導致的商標權與老字號權益沖突問題,從尊重歷史及現狀的角度,對老字號在特定地域范圍的知名度、影響力及其權益給予了相應的保護,倡導商標權與老字號權益的共存發展。

(審理法院:南京中院 來源:江蘇工人報)

標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