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眾口難調”的好事怎么辦?答案就在人心里


(相關資料圖)

原標題:“眾口難調”的好事怎么辦?答案就在人心里

一樓住戶不同意加裝電梯怎么辦?有居民希望小區建停車場、還有人希望多種花植樹,如何決策?……老舊小區改造,給百姓帶來可感知的變化,背后是一系列難點堵點的疏通、一系列辦法機制的破和立。

住房城鄉建設部近日發布數據,全國1—7月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4.66萬個,惠及居民795萬戶。按照計劃,今年全國要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5.3萬個。

老舊小區改造關系到千家萬戶,住戶訴求各自不同、利益多元化,同時也涉及多部門協同,這考驗著城市治理的能力與智慧。難題都在細節里,需要以“繡花”功夫一一解答好。

敲開“百家門”,用“好點子”兼顧多方利益,把好事辦好。北京市通過“12345”市民熱線以及“安居北京”公眾號、北京業主決策平臺等多種渠道,及時獲取意見建議、回應居民訴求。“居民意愿調查”“項目改造前公示”,成為多地老舊小區改造的“標配”。不少小區借助改造機會,打通消防通道、清理小區多年的“僵尸車”;在綠化帶旁設置晾衣桿,解決居民常年無處曬衣難題。把事辦到百姓心坎上,自然事情好辦、好事辦好。

問詢“千家計”,以新辦法回應居民新需求,以“心”換“新”。上海市殷行街道針對老社區近6萬輛電瓶車的停車需求,車棚智能化實現消防、充電等功能“一網統管”;廣州市將思路由物理空間改造向完善社區社會治理轉變,挖掘文、商、旅、創等多元社區價值;多地“居民會客廳”、服務站、創意墻繪等“小而美”的公共服務產品和藝術產品的打造,培育了新功能、新業態。老街區成為新網紅、老街坊樂享新生活,老舊小區“逆生長”,為城市更新的拼圖增添親切而美好的風景。

著眼“萬戶安”,用好機制化、法治化的辦法,提升覆蓋面。老舊小區加裝電梯是居民普遍關心的訴求,在各地拿出實招破題的基礎上,9月1日起即將施行的《無障礙環境建設法》明確規定,國家支持城鎮老舊小區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或者其他無障礙設施,為殘疾人、老年人提供便利。從地方實踐到國家立法,要讓“加梯”工程一鍵直達民心,2018至2022年我國累計加裝電梯8.2萬部,截至7月底,今年已加裝1.8萬部。

也要看到,有的老舊小區存在改造方案重表輕里、改造資金不足等問題。7月,住房城鄉建設部等七部門印發《關于扎實推進2023年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通知》,其中“一小區一對策”的提法、解決“錢從哪里來”問題的探索,這說明,“微改造”還需要更多精細精準的“微解法”“微創新”。

當前,城市發展從大規模增量建設,轉為存量提質改造和增量結構調整并重。老舊小區改造一頭連著民生,另一頭連著發展,也是擴大內需的重要舉措。把惠民生的事辦實、暖民心的事辦細、順民意的事辦好,答案就在人心里。(陶郎)

標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