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財經 >

【財經分析】債券市場重拾震蕩格局 階段調整或無礙“債牛”延續

近期,受資金面波動、海外利率走高、政策博弈等因素影響,債市收益率再度震蕩上探。

分析人士認為,雖然短期內資金面偏緊制約了利率下行空間,但在經濟基本面承壓,貨幣政策易松難緊的大環境中,“債牛”趨勢尚未逆轉。畢竟,地方化債需要寬松的流動性和偏低的利率水平予以支撐。


(資料圖)

多因素觸發債市調整

雖然近期股市整體表現不佳,可債市對此反應卻有所鈍化,“股債蹺蹺板效應”并未獲得突出體現。

可以看到,8月初以來,債市長端利率先橫盤震蕩,后隨降息探底,目前又轉入震蕩格局。

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8月25日收盤,銀行間利率債市場收益率整體上行。舉例來看,中債國債收益率曲線2年期跳升3BP至2.15%;SKY_10Y上漲2BP至2.57%。截至記者發稿前,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一度上行突破了2.60%一線。

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由于當前債市利率水平已處歷史低位,疊加臨近月末資金面均衡偏緊,因此債市觸發調整行情并不出人意料。

來自華泰證券研究所的觀點亦指出,當前資金面偏緊制約了債市利率的下行。究其原因,首先,政府債繳款擾動不可忽視。上周地方債發行繳款約4500億元,凈發行規模達2826億元,創下今年1月以來新高;國債供給同樣較多,發行繳款約2852億元,凈發行1332億元。

其次,受債務置換工作推進和特殊再融資債發行呼聲漸起等因素影響,8月各大銀行融出資金明顯偏少(可能有提前備付的需求),流動性相對緊缺可窺一斑。

再者,政策博弈還是當前債市最大的“心理障礙”。8月降息后,市場對后續的政策刺激力度和效果有所擔憂。上周“認房不用認貸”政策措施直指一線地產松綁,雖然政策實際效果還需觀察,但考慮到利率水平已經處于偏低位置,因此該消息制約機構做多信心并不出人意料。

最后,當前匯率壓力漸起對國內債市亦不算“友好”,一方面會制約貨幣寬松空間,另一方面會影響外資布局,引發外資流出。

“債牛”趨勢暫難言逆轉

不過,面對債市的階段盤整,市場也不必過于擔憂。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針對后市行情,目前仍有不少持樂觀態度的機構認為,三季度債券利率仍有可能出現加速下探的局面。

中金公司指出,就目前各機構的配置行為來看,總體依舊呈現出欠配的狀態,因此市場無需過度擔心債券供給的提升,后續出現“資產荒”局面的可能性或更大。

“再就更宏觀的層面考慮,央行加碼‘寬貨幣’的方向有望延續,貸款利率和存款利率仍處于下行通道,因此債券利率和貨幣市場利率也同樣處在下行通道中。”一位機構交易員向記者表示,“若9至10月份,貨幣政策進一步放松的預期兌現,那么債券利率也有可能加速創出新低。彼時,各機構的加久期需求料有所提升,對應10年期國債收益率年內可能向下逼近2.4%一線。”

“我們認為,貨幣政策穩中偏松的取向不會改變,如果未來幾周資金缺口繼續存在,那么降準將迎來窗口期。”華泰證券研究所副所長、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張繼強稱。

站在投資者的角度,后續應著重觀察三方面寬松“觸發劑”:一是跨月之后逆回購余額是否仍在高位,甚至進一步走高;二是存單會否繼續提價;三是9月底“季末沖貸款+可能的地方債務置換”會帶來多大規模的資金需求。

“綜合考慮本輪化債給銀行帶來的壓力,我們判斷,存款利率下調可能會很快落地,且幅度不小。”張繼強說,“對于債市而言,存款降息從資產比價和銀行降成本兩個角度都將利好債市,中期看會制約利率上行空間。”

短期內提請審慎追漲

整體來看,當前市場擔憂主要集中于兩個層面。

其一,是各機構主流參與品種利率創出新低的同時,曲線較為平坦,疊加短期內資金利率偏高,市場普遍擔心票息保護不夠,后續存在流動性風險。

根據券商統計,今年債券市場主流品種收益率都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下行。其中,30年期國債、20年期國開債、10年期國開債收益率都創出了2006年以來的歷史新低;10年期國債收益率突破了去年低點;主要信用債利率也都在靠近去年低點。

其二,是擔憂政策變化引致利率風險抬升。如同去年四季度政策變化帶動市場預期和風險偏好迅速改變,觸發了債券市場的劇烈調整。

“我們認為,市場對此不必過于擔憂。”上述交易員稱,“畢竟,政策大幅超預期需要前提——如果沒有經濟弱復蘇以外的事件沖擊,則政策很難跳出現有框架大幅調整。”

“政策會相機抉擇,存在變的可能性,但政策本身也有其慣性,也有其堅持的理念。”天風證券研究所副所長、固收首席分析師孫彬彬直言,“我們認為,后續可能有增量政策出臺,但不會超預期。對于債市來說,意外事件沖擊來襲后,利率本身要先下行,隨后政策才會出臺。因此市場存在左側應對和交易的空間與時間。此外,對比權益市場,債市宏觀勝率仍在。”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債市短期行情或有震蕩,但反轉可能不大”已成為主流觀點。

“我們預計,短期內10年期國債收益率會在2.5%至2.65%區間內小幅波動,調整雖是介入機會,但目前不建議追漲。”一位基金管理人向記者表示,“向后看,擾動債市的主要因素仍將集中于地產政策力度、機構行為等方面。三季度債市風險有限,四季度開始,各機構需逐步警惕‘政策累積效應+CPI回升+小庫存周期+止盈’等擾動疊加發酵。”

(文章來源:新華財經)

標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