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測繪地理信息產業確立新發展目標

原標題:構建新型基礎測繪體系,推進實景三維中國建設,促進自動駕駛地圖應用(引題)

測繪地理信息產業確立新發展目標(主題)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楊召奎

8月29日是第20個全國測繪法宣傳日。今天,在自然資源部舉行的8月份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自然資源部國土測繪司司長張繼賢表示,該部近日出臺了《自然資源部關于加快測繪地理信息事業轉型升級更好支撐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從新型基礎測繪體系建設、實景三維中國建設、測繪地理信息數據基礎制度建設和地理信息產業發展等方面明確了測繪事業的發展目標。

《意見》提出,到2025年,完成新型基礎測繪體系建設試點,形成新型基礎測繪業務格局;實景三維中國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5米格網地形級實景三維基本建成,5厘米分辨率城市級實景三維初步實現對地級以上城市覆蓋;95%的用戶使用公眾版測繪成果,新一代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天地圖)建設基本完成。

到2030年,新型基礎測繪體系、實景三維中國、新一代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天地圖)全面建成;測繪地理信息數據基礎制度基本建立,數據要素市場配置機制基本形成;測繪地理信息安全屏障更加牢固,支撐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能力明顯增強。

加快構建新型基礎測繪體系

在數字經濟與大數據時代,測繪地理信息既是重要的戰略性數據資源,又是新型生產要素。為充分發揮測繪地理信息數據要素保障作用,激活測繪地理信息數據要素潛能,《意見》對數據供給和應用進行了系統部署,提出了明確要求。

據介紹,自然資源部強化測繪地理信息數據要素保障,打造數字中國統一的時空基底,主要包括4個方面的工作:加快構建新型基礎測繪體系,建立以現代測繪基準、實景三維中國、時空大數據平臺為主要內容的新型基礎測繪業務格局;夯實時空信息定位基礎,持續完善國家測繪基準,構建基于北斗的全國基準站“一張網”,提升測繪基準公共服務能力和北斗產業化水平;豐富基礎時空數據資源,加快推進實景三維中國建設,加強航空航天遙感影像統籌,提升數字中國時空信息數據庫的規模和質量;推進行業和企業數據供給,加強行業地理信息的共享和利用,鼓勵社會力量依法依規采集和處理測繪地理信息數據,不斷豐富測繪地理信息數據資源體系。

加快推進實景三維中國建設

當前,自然資源部正在加快推進實景三維中國建設。

截至目前,在地形級實景三維建設方面,覆蓋全國陸地國土的10米格網新一代數字高程模型全面建成,完成了東部和西部重點區域約600萬平方千米優于5米格網地形三維模型建設;建成了11版覆蓋全國陸地國土2米分辨率、2版覆蓋重點區域優于1米分辨率影像數據,實現影像成果由不定期獲取向按季度采集和提供的跨越;完成了黃河流域約40萬平方千米基礎地理實體數據建設。

在城市級實景三維建設方面,共計26個省(區、市)264個城市,開展約5.52萬平方千米城市三維模型建設,在地方數字化轉型和智慧城市建設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實景三維中國建設堅持“邊建邊用”原則,圍繞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目前有災害防治、智慧安防與調度、歷史文化保護、國土空間規劃、耕地保護、節約集約用地等22大類、近百種應用場景。

促進自動駕駛地圖應用

導航電子地圖經過20多年的發展,目前已深度融入百姓的生活。隨著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發展,導航電子地圖產品模式、內容也在發生著諸多變化。

“目前大家關心的自動駕駛地圖、智能汽車基礎地圖,就當前我們認知而言,是一種新型的導航電子地圖,在位置精度、要素內容、更新頻率、應用場景等方面與傳統導航電子地圖有所區別。”自然資源部地理信息管理司司長李永春說。

近年來,自然資源部支持業界利用測繪地理信息技術,基于時空大數據,加快數字地圖、導航定位等地理信息數據與智能網聯汽車產業融合。

2019年,自然資源部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北京市人民政府簽署《關于車聯網(智能網聯汽車)和自動駕駛地圖應用試點的合作協議》,支持北京在亦莊開展自動駕駛地圖測試區建設。2022年,自然資源部支持指導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重慶6個城市開展智能網聯汽車高精度地圖應用試點工作。

“我們在堅守地理信息安全底線的同時,進一步釋放了地理信息潛能,促進了自動駕駛地圖的應用。接下來,我們將繼續改革完善政策制度、推動試點試驗、改進監管方式方法、加大技術研發力度、加快標準研制,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會有更多的自動駕駛地圖產品走進大家的生活,為低碳綠色出行助力。”李永春說。

(中工網北京8月23日電)

標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