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期待“喘息服務”為“老有善養”提供更多借鑒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原標題:期待“喘息服務”為“老有善養”提供更多借鑒

“為失能失智老人家庭提供‘喘息服務’,既幫助老人提高晚年生活質量,也能夠讓家人從沉重壓力中解放出來。”2022年以來,浙江省寧波市聚焦失能失智老年人照護服務的現實痛點,初步建成“專業評估、機構照護、社區服務、照護培訓、保險支持”的長期照護服務體系。(8月21日《寧波日報》)

毋庸諱言,老齡社會到來的大背景下,養老問題成為全社會面臨的共同難題已是一個不爭事實,而其中隨著失能失智老年人越來越多,如何更好地照護這些老年群體無疑又是養老問題中的現實痛點。據《中國長期護理調研報告》顯示,全國7%的家庭都有需要長期護理的失能失智老人。為破解此難題,各地不斷展開了各種有益探索,如“親情互換式養老”“嵌入式養老”等等。但總體而言,絕大部分老人還是由配偶、子女或親戚照料,還有一些老人選擇長期住院,某種程度既造成專業醫療資源緊張,也加重了家庭經濟負擔。失能、失智老人群體面臨著物質與精神上的雙重困境,其生存狀態并不令人樂觀。

在此情境下,寧波市購買政府出面購買相關養老服務的方式,由養老照料中心、社區養老服務驛站等機構為失能失智老人提供短期托養服務,讓專業機構階段性替代照料,讓那些家里有失能失智老人的家庭成員喘口氣、緩緩勁,這樣的“喘息服務”可謂頗具現實針對性的人文關懷舉措。一來,這樣的方式不僅可以提供專業照護服務,提升失能、失智老人的生活質量;二來,也體現出政府部門對老齡化問題的關注視角和基層治理智慧,彰顯了社會責任擔當。說到底,這樣的“喘息服務”如同提供了養老“中轉站”,本質上是公共福利兜底保障的“做加法”。

當然,這種養老服務嘗試值得肯定,但可能遇到的問題也需要重視,關鍵就是需要多方有機銜接和良性互動。對此,寧波市探索實施醫療機構、養老機構、社區、保險公司等合作共治模式,此舉值得多方借鑒。具體而言,一是加強基礎信息數據采集。該市2022年首次開展對全市167.5萬名老年人自理能力篩查評估,完成13.1萬名疑似失能老年人專業評估,同時依托“甬易養”智慧養老平臺建立起失能老年人基礎數據。二是完善硬件設施建設。該市相關機構從“增數量、提質量、優結構”三向發力,扎實推進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認知障礙專區床位和家庭養老照護床位“三張床”建設。凡此種種,可以預見,一旦此種模式推廣開來,勢必能讓不少家庭切實受惠。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曾多次強調,各級各地要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多措并舉推動養老事業多元化、多樣化發展,讓所有老年人都能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就此而言,失能失智老人的養老生態如何,不僅是城市溫度的一面鏡子,更是社會文明的一把標尺。而“喘息服務”作為一種養老服務的制度創新和兜底性公共服務的拓殖,其類似于家政,但又不同于家政的靈活短期的照料方式,可謂既是深入貫徹落實上級要求的有力舉措,又是契合千萬個家庭養老需求的務實之舉。

言而總之,“喘息服務”看似簡單,實則需要進一步拓展的方面還有很多,正如相關負責人所言,對于“喘息服務”的內容,未來在全市各區落地時還要進一步細化明確。但無論如何,給失能失智老人提供更多關愛與呵護應是我們的基本遵循,期待“喘息服務”能在探索中不斷完善,也希望更多地方能在推動“老有善養”方面有更多扎實有效的自選動作。(梁偉)

標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