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500強總監被裁跑外賣 質疑其是炒作當休矣


【資料圖】

原標題:500強總監被裁跑外賣 質疑其是炒作當休矣

今年36歲的杜先生說,自己之前是世界500強的市場總監。被公司裁員時,他覺得以自己的經驗和履歷,再找到一份工作不成問題。但現實,卻給了他當頭一棒。如今他跑起了外賣,每天能賺八九十塊錢。“雖然苦累,但總比待在家里好。”在視頻中,他說自己在被裁一年后,仍沒有找到對口工作。“我降低了薪資標準,可依然找不到。”

是35歲就業歧視,還是本人能力不行?是真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還是以跑外賣進行炒作?網友對此看法不一。

據報道,面對有些網友質疑其跑外賣是炒作,杜先生回應稱:“我覺得那些人的評論并不重要,到我這個年齡已經看得很開,做自己的事情,不需要他人來質疑。”

選擇做什么職業,是每個人的權利。跑外賣,近年來也已經成為不少研究生,以及職場白領再就業的選擇。36歲的500強市場總監被裁員后,選擇跑外賣,并不丟人,再就業就要放下身段,積極適應變化,重新開始。

質疑社會存在的35歲就業歧視,與35歲以上的再就業人員如何選擇再就業,是同一個硬幣的兩面。毋庸置疑,我國社會確實存在35歲就業歧視現象,有的用人單位在招聘人才時,明確提出35歲的年齡限制,35歲以上的不招,這就堵死了35歲以上求職者的再就業選擇。這名市場總監被裁員后,一年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不由讓人懷疑他是否遭遇了35歲就業歧視。對此,輿論要呼吁取消就業中的35歲年齡限制,保障35歲以上求職者的勞動權利,促進就業公平。

另一面,曾經擔任世界500強企業的市場總監,即便年滿36歲,也處在年富力強階段,憑借其做市場總監積累的社會資源,似乎并不難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況且本人還降低了求職標準。他在再就業中碰壁,或表明其除了總監這一職場經歷、頭銜之外,并無其他可打動用人單位之處,由于沒有很強的就業競爭能力,用人單位甚至會擔心其曾經的光鮮經歷,反而會影響到工作,進而不愿聘用。

這給我們一個啟示:在市場化就業環境中,沒有任何用人單位會保障一名員工終身就業;這要求每個職場人士,都要有終身學習提升自己能力的意識,只有如此,才會讓自己擁有終身就業的競爭力。

好在這名總監放下了身段,在沒有找到合適工作的情況下,投身跑外賣。這是很大的反差,但也體現了他面對現實環境的積極改變。每個人都可能遭遇人生境遇的變化,面對變化,采取怎樣的方式應對,更能看出一個人的精神和品質。“拿得起,放得下”,面對逆境,可以做任何苦活、臟活,這是值得肯定的。

有人質疑其是在進行炒作,這很正常。這種質疑聲,也折射出社會對一個人的逆境求生以及多元選擇并不理解。在當前的職業價值觀中,跑外賣對于曾經的市場總監來說,無疑是“低就”,職業的地位和收入,都不如之前的崗位。但是,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每個人都要適應變化,用自己的勞動合法掙錢,這就應該受到尊重。對于每一個再就業人員的再就業選擇,要慎言炒作,應給予理解與支持,并為他們營造良好的就業環境。(熊丙奇)

標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