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虛擬偶像 責任不能虛


【資料圖】

原標題:虛擬偶像 責任不能虛

何為虛擬偶像?虛擬偶像,是指通過繪畫、建模、人工智能、運動捕捉等科學技術創造出來的進行偶像活動的虛擬人物。“粉絲”堅守十余年熱情不減,虛擬歌姬洛天依終于登上了央視春晚舞臺,與月亮姐姐、王源表演少兒歌舞《聽我說》;國風虛擬偶像翎在央視《上線吧,華彩少年》節目中初顯鋒芒,其聲音來自京劇梅派第三代傳人,演唱的一曲《天女散花》交織著傳統與現代;國風虛擬人物天妤,以敦煌飛天為藍本,在YouTube等海外短視頻平臺上線兩個月,全網粉絲就突破200萬,視頻播放量超8000萬次;在江蘇衛視2022跨年演唱會上,歌手周深與通過虛擬技術“復活”的鄧麗君同臺獻唱,“大魚在夢境的縫隙里游過,凝望你沉睡的輪廓……”科技為經典旋律填上了不一樣的色彩……

與真人偶像不同,虛擬偶像體現出極強的互聯網屬性,其人設、活動和知名度更依賴UGC(用戶創作內容)進行完善。隨著科技進步,虛擬偶像的類型正在不斷擴充,涌現了虛擬UP主、虛擬主播、虛擬歌手等,除了翎、洛天依、天妤這類完全虛擬的偶像,還有與真人形象綁定程度高,更像是在真人身上套上一層“虛擬形象”的皮膚的虛實結合的虛擬偶像,如A-SOUL、星瞳等。

“相較真人偶像,虛擬偶像跨越了空間藩籬,可以全天候一對一陪伴用戶,同時虛擬偶像‘永不塌房’,具備可塑可控等諸多優勢,也承擔著包括品牌代言、形象展示、商業變現等價值。”隨著虛擬偶像從小眾圈層文化向大眾普及,其商業價值不斷彰顯。據工信部此前發布的《虛擬現實與行業應用融合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6年)》顯示,未來數字技術將得到進一步發展,其發展目標之一是到2026年我國虛擬現實產業的總體規模超過3500億元。

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多的互聯網用戶,年輕人喜愛數字化娛樂,是虛擬偶像流行的重要原因之一。作為中國最大的二次元在線社區,嗶哩嗶哩日活用戶量龐大,虛擬偶像文化氛圍較濃厚。除了每年在自創新春節目《拜年紀》中展示大量虛擬偶像,其各頻道的虛擬UP主、虛擬主播也是層出不窮,不斷以優質內容吸引人們關注。而虛擬偶像基于UGC創作,粉絲和虛擬偶像之間互動密切,網友既可以是偶像的粉絲,也可以是偶像形象的塑造者。此類交互式創新,塑造了虛擬偶像的多樣化形象,以此滿足不同群體喜好,也帶給網友獨特的成就感,從而進一步激發粉絲熱情。

此外,近年來國產動漫、游戲等文化產業強勢崛起,培養了一大批黏度較高的二次元迷。近年來,我國十分重視虛擬現實等產業發展,并制定了相關的激勵舉措。這些都是虛擬偶像文化快速發展的外部因素。

虛擬偶像未來路在何方?正向化、特色化是必然,虛擬偶像責任不能虛。根據相關行業調研中虛擬偶像愛好者用戶畫像顯示,虛擬偶像的主要受眾為青年群體,中等收入人群占主流,且多居住在一線或者新一線城市。這些青年思想活躍,生活中面臨著學業、工作等壓力,或經濟條件有限,或缺乏空閑時間,又或性格趨于內向等,多種原因共同影響了他們較難通過高品質的旅游、線下社交等來獲取精神滿足。虛擬偶像降低了“追星”成本,且“永不塌房”,可以隨時隨地對用戶需求作出回應,讓“追星”的快樂觸手可及。充分利用好虛擬偶像這個載體,更好地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鮮活塑造當代青年新風貌,注入深層次的人文關懷等,這是虛擬偶像必須遵循的內在發展邏輯。

有學者預測:在未來的元宇宙世界,我們每個人都多了一重數字人身份,依靠數字技術跨越山海相聚虛擬世界,聽演唱會、看戲劇演出、觀學術研討……盡管國籍不同、語言不通,甚至文化差異巨大,但不斷革新的數字技術,可以讓每個人都同享文藝之美,皆得情感共鳴。且讓我們拭目以待吧。(石炎鑫)

標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