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加班文化”不應“無解”


【資料圖】

原標題:“加班文化”不應“無解”

蘇州某游戲公司一員工日前因拒絕加班,在公司工作群內回懟領導后被開除。消息傳開,“加班文化”又成熱門話題。

有必要簡述一下事件過程。據李星(化名)自述,5月15日晚,當他準備下班時,運營經理批評其某項工作沒做完,下班就走,工作不努力。李星回應這項工作“本來要求周二完成,沒有要求周一完成”,并在工作群里寫下“小作文”,控訴公司加班風氣。事發第二天,他與公司簽了自愿離職書,其后卻收到公司關于他違反公司規章制度被開除的通知。李星將此事發帖后,公司撤回了處分通知,但他堅持要求公司發公告說明此事,并通過全體郵件和工作群公告向他道歉,當地勞動監察部門已介入調查。

案情不復雜,問題卻很典型!據此,《法治日報》日前就以“‘自愿’加班成常態、打工人身心受損,無節制超長加班怎么解”為題刊發報道,指斥當下的“加班文化”愈演愈烈。從記者對北京、湖南、廣東等地30多名勞動者的抽樣調查看,近九成職場人或多或少需要加班,近六成職場人平均每天加班超過1小時;且有一半的職場人加班后得不到任何形式的補償,如加班費、調休等;類似前述事件中的“不加班就走人”,更非個例。

說到底,解決強制加班問題,不能只靠個體“硬剛”。勞動者休息權受憲法保障,《勞動法》等也對此作出明確規定。但是,對照現實看,當下最大痛點還在于,加班認定極其復雜,維權力量相對薄弱等。而就員工方來說,面對崗位“僧多粥少”,權衡要權利還是要飯碗,常常敢怒不敢言,不得不忍氣吞聲。此外,新經濟新業態快速發展,有平臺公司搞算法陷阱,甚至公然倡導996等,都加劇了這種“加班文化”。據此,《法治日報》也提出相應對策:一是要明晰休息權利范圍,二是要加大違法查處力度。具體做法上,包括強化勞動保障監察、提升企業違法成本、發揮好工會組織作用等。

勞動創造幸福,但“加班文化”絕不能“無解”。(涂建敏)

標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