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村都有“特派員”,“慧”就豐收新圖景|全球觀點
【資料圖】
原標題:村村都有“特派員”,“慧”就豐收新圖景
全市1228個行政村的田間地頭,都有科技特派員的身影,他們發揮專業優勢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新模式,打通了科技到農村的“最后一公里”;無人農場里,通過數字農業物聯網平臺可實時查看小麥苗情、土壤墑情、病蟲害等情況,足不出戶就能進行田間管理……
鄉村振興對“三農”工作提出了許多新要求。安徽省亳州市從多領域選認一批省市縣級科技特派員,率先在全省實現行政村科技特派員“一對一”服務全覆蓋。他們扎根鄉村,發揮專業優勢,在小麥品種選擇、測土配方、病蟲害防控、復合種植等方面,面對面、點對點地為農民提供技術指導,有效推動科技成果更好地轉化為農業生產力,把更多的發展動能推向田間地頭,為鄉村振興賦能添智,用實干“慧”就豐收新圖景。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各地要深入推進農業轉型升級,不斷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步伐,讓農民“豐產”更“豐收”。這既需要基層黨員干部深入基層、深入群眾,面對面去幫助村民解決一系列困難問題;也需要更多科技特派員們走出機關大院,走出辦公室,走到田間地頭,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干,幫助農民銷,實現農民富,推動農業農村的高質量發展。
過去,一說到農村農業,說到田間勞動,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可能是“肩挑背扛”,是“面朝黃土背朝天”,是“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等。隨著時代的發展,今天的農村,村村都有“特派員”,他們為農村帶來了新觀念、新思維、新技術、新技能。手機成為農具,不少農村群眾,已經可以穿著皮鞋來種田,動動“指尖”忙田活,智慧農業的大力發展,不但讓農村群眾收入倍增,而且也把農村群眾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真正讓農民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
據了解,亳州市將推進科技強農向全鏈條延伸,鞏固提升科技特派員“一對一”服務行政村實效,推動農業“新”科技成果轉化,加快推進農業數字化升級,用科技的力量幫助農民農村“慧”就豐收新圖景,為鄉村振興插上騰飛的雙翼。(江武)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