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財經 >

世界微速訊:莎莎有救了 內地游客來了!

5月8日,香港美妝零售連鎖商莎莎國際發布盈利正面預告表示,受惠于中國內地與香港恢復通關,截至2023年3月31日的第四季度內,中國香港及澳門特區的銷售取得增長。


(資料圖片)

值得提到的是,與莎莎國際、屈臣氏并稱為“港系三兄弟”的卓悅已于2022年9月被申請破產,而屈臣氏近期公布的2022年財報也罕見披露其中國內地門店數量驟減343家的數據。

莎莎國際也在疫情期間經歷重重困難,發布2022年四季度盈利預告前,該公司已經連續虧損了三年多。此外,2022/23財年期間,其中國內地店鋪數量腰斬。

根據前述預告,截至2023年3月31日的財年內,莎莎國際整體實現扭虧為盈,歸母凈利潤約在5000萬港元至7000萬港元之間。對比來看,上一年同期該公司歸母凈虧損3.4億港元。

莎莎國際在該預告中指出,下半年有關溢利主要受惠于成本結構優化和毛利率增長,致使第三季度該公司實現邊際凈利潤。其次,香港與中國內地恢復通關后帶來港澳地區銷售增長。此外,香港及澳門在過往年度稅務虧損的遞延稅項資產確認為大約8100萬港元,并預期利用上述虧損抵銷未來的應課稅溢利。

實際上,在4月18日莎莎國際披露的第四季度業績表現中,該公司已經提及了香港與內地恢復通關后帶來的即時效應。2023年1月、2月,香港日均零售與上季度環比增長約30%,在核心旅游區的店鋪,銷售恢復至疫情前水平約70%。

截至2023年3月31日,莎莎國際香港地區店鋪數量較上年同期凈減少6家至總數70家,但同店銷售同比上升59.3%,零售和批發營業額則按年上升55.6%。

內地游客回歸澳門的趨勢則更為明顯,帶動日均銷售額恢復至疫情前水平約80%。期內,莎莎國際在澳門的零售及批發營業額按年增長70.5%。

但第四季度內,莎莎國際的線上業務反而同比下滑了22.3%,主要由于中國內地倉庫補貨需要時間而產生缺口,內地線上業務下滑嚴重。

而中國內地受惠于疫情復蘇,同店銷售額同比上升了5.1%。但期內中國內地銷售額同比下跌近兩成,主要由于莎莎國際在2022年7月至12月疫情反復高峰期間關閉了33家虧損店鋪。

莎莎國際還表示,在中國內地的中長期市場目標保持不變,將繼續探索OMO策略,利用微信小程序將莎莎美容顧問與中國顧客相聯系起來。

另一方面,莎莎國際也在著眼于拓展海南免稅等內地多渠道的可能性,并不完全依賴于內地游客回歸香港旅游零售。

根據南華早報的報道,莎莎國際首席財務官Danny Ho在采訪中表示:“我們在預計多少游客會回來的方面相當保守。我們預計回流情況不會回到之前的高位。”

此外,Danny Ho還表示,中國內地雖然疫情期間店鋪數量減半,但他們考慮在下半年進行擴張。與此同時,莎莎國際正在和海南當局討論加快美容產品的注冊,目前可能還要長達一年的時間。

無論是莎莎國際,還是曾經與其比鄰而居的卓悅,它們的成功之處在于抓住了美妝產品海外渠道與內地之間的價格差,并集合了不同品牌的熱門單品,賺取渠道信息差的利潤。

長期以來,莎莎國際走的是平價策略,以低于百貨公司20%-50%價格銷售化妝品代理品牌,通過平行進口大牌產品,雖然性價比高,但毛利率較低。

隨著各種跨境電商和美妝集合店的崛起,海外價格日趨透明,貨源采購競爭也不再是莎莎國際的獨家優勢。即時復蘇態勢漸起,莎莎國際需要更快擺脫對以往慣性策略的依賴,摸索新模式,才能避免重蹈覆轍競爭對手卓悅的下場。

(文章來源:界面新聞)

標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