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財經 >

協鑫科技顆粒硅制造成本不斷下降 訂單已覆蓋大部分光伏龍頭 熱議


本報記者桂小筍

5月9日,《證券日報》記者從協鑫科技了解到,該公司徐州項目顆粒硅制造成本持續下降,截至今年3月底已下降至40.15元/公斤,目前成本仍在繼續下降。


(資料圖片)

自從去年4月份更名協鑫科技以來,這家因多晶硅、硅片產能極具領先優勢而著稱的上市公司,卻摒棄固有優勢,轉而在宣傳中不斷強調“以科技創新驅動發展”的重要性。

在協鑫科技塑造的“科技創新驅動力”中,首當其沖的便是顆粒硅。在顆粒硅業務上,協鑫科技一直表現得篤信且堅決。尤其令人驚訝的是,在當下棒狀硅仍占據主流的背景下,協鑫科技聯席首席執行官蘭天石卻在日前舉行的業績發布會上公開宣布,協鑫科技將在硅料業務端“有序退出棒狀硅生產”。

不過,《證券日報》記者日前從光伏業界了解到,協鑫科技顆粒硅目前確已獲得了十余家光伏頭部企業客戶在生產中使用,這其中包括隆基綠能、TCL中環、晶科能源、晶澳科技、上機數控、雙良節能、高景太陽能等。此外,有不愿具名的業界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介紹,“目前顆粒硅的市場占有率已經突破10%。”而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數據,2021年末顆粒硅市占率為4.1%,2022年末則已提升至7.5%。

據公開信息梳理,協鑫科技的顆粒硅核心技術指標在過去一年里不斷優化。今年初,投資機構參觀協鑫科技樂山10萬噸FBR顆粒硅生產研發基地時,該公司相關負責人透露,“改良西門子法生產棒狀硅料用50度電左右,但是用硅烷法(顆粒硅)能節省超70%。”

與此同時,在品質方面,去年四季度時,協鑫科技顆粒硅總金屬含量低于3ppbw產品占比已提升至80.3%,截至今年3月份已提升至96%,總金屬含量低于1ppbw的產品比例已超過75%;在成本方面,根據協鑫科技公布的數據,截至去年底,協鑫科技顆粒硅制造成本為43.73元/kg,去年平均對外不含稅銷售約為每公斤228.5元,單位毛利達到183.1元/kg。

截至今年3月底,協鑫科技徐州項目顆粒硅現金成本約為34.24元/公斤,制造成本約為40.15元/公斤,成本仍在下降。

“在多晶硅價格持續下行趨勢下,公司顆粒硅產品憑借成本優勢已筑起了護城河。”協鑫科技相關負責人曾向記者表示:“今年一季度公司顆粒硅實現滿產滿銷,庫存在行業中處于低位。”

在低耗能、低成本之外,協鑫科技顆粒硅品質上的競爭力則需市場驗證。

據記者了解,今年1月份,隆基綠能一次性采購了6000噸顆粒硅,其中5000噸來自協鑫科技。在此之前,隆基綠能曾于2021年2月份發布公告稱,隆基綠能旗下7家子公司與協鑫科技子公司江蘇中能硅業簽訂多晶硅料采購協議,雙方約定于2021年3月至2023年12月期間多晶硅料合作量不少于9.14萬噸,并且逐步應用顆粒硅。而蘭天石介紹,“目前顆粒硅品質正在由太陽能級向電子級快速爬升,以全面滿足N型時代要求。”他還強調,“協鑫科技的顆粒硅技術有望進入到電子級多晶硅一級水平。”

除了隆基綠能,TCL科技與協鑫科技的合作也十分深入。據了解,在與協鑫科技簽下35萬噸多晶硅大單(含采購顆粒硅)后,TCL科技及旗下TCL中環干脆與協鑫科技直接合作建設了年產10萬噸顆粒硅項目。在該項目開工儀式上,TCL科技董事長李東生曾表示,TCL中環在光伏領域與協鑫合作顆粒硅項目是降低綜合能耗、協同發展的必然選擇。

在隆基綠能、TCL中環之外,據記者了解,目前已在生產中使用協鑫科技顆粒硅的光伏龍頭還包括晶科能源、晶澳科技、上機數控、雙良節能、高景太陽能等。

數據顯示,2022年協鑫科技光伏材料業務共取得357.13億元營業收入,共生產10.47萬噸(未包含聯營公司6.45萬噸)多晶硅,同比增長120%。其中,棒狀硅5.91萬噸,增長46.1%;顆粒硅4.56萬噸,增長高達537.3%。

協鑫科技顆粒硅產量正在直逼棒狀硅,除了市場需求支撐外,也得益于相關產能的大規模釋放。據梳理,在產能方面,在協鑫科技徐州、樂山、包頭等五大顆粒硅基地先后達產、投產的基礎上,目前公司顆粒硅規劃產能已超過70萬噸。而在產量上,蘭天石曾介紹,目前協鑫科技顆粒硅產量已從最初的6000噸/月,爬升至每月1.5萬噸級水平。

事實上,隨著顆粒硅訂單量的持續增加,協鑫科技的產能擴張的底氣也越來越足:根據規劃,2025年該公司顆粒硅產能將達到100萬噸級,其中,50萬噸在國內,另外50萬噸根據客戶需求,向海外發展,目標力求在全球獲得30%的市占率。瑞信近期發布的研究報告甚至提出,基于生產成本下降,顆粒硅今年至明年全球市占率有望提高為16%至17%。

除了顆粒硅,協鑫科技另一被業界廣泛看好的“科技創新驅動力”則是鈣鈦礦。根據協鑫科技旗下協鑫光電最新披露的數據,其2m*1m大面積、大尺寸商用鈣鈦礦組件光電轉換效率目前已達到16.02%。而協鑫光電表示,其將秉持光伏行業本質,以鈣鈦礦組件“商用尺寸-面積為2平方米”作為前提,全力以赴提升標準組件的轉化效率,力爭在今年底前促使鈣鈦礦組件光電轉換效率突破18%。

據了解,主要得益于顆粒硅、鈣鈦礦等技術突破,協鑫科技在資本市場頗受認可。在2021年底,知名投資機構高瓴資本入股協鑫科技的基礎上;2022年底,協鑫光電完成了由淡馬錫投資、紅杉中國、IDG資本等明星機構領投5億元的B+輪融資;而在2023年初,國際資管巨頭貝萊德則舉牌了協鑫科技。

(文章來源:證券日報)

標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