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資訊】以性別劃分未來規劃?“過氣理論”該退場了
(資料圖片)
原標題:以性別劃分未來規劃?“過氣理論”該退場了
女生被分為家庭主婦型、傳統女性型、穩定職業型、雙軌型等;男生則被分為傳統型、不穩定型、多重嘗試型等四個類別。據網友爆料,貴陽一所中學向學生發放的生涯發展類型表,分成男女生兩個版本,涉嫌性別歧視。2月8日,貴陽市教育局工作人員回應媒體,目前正就這一情況展開調查。涉事學校一名工作人員則回應稱,上述生涯發展類型表是新校區發放的。
青少年是確立人生志向、職業發展規劃的重要時期。中學生雖然還沒有分流到具體的專業學習,但完全可以思考自己未來的職業選擇和生涯規劃,這樣到填報大學志愿時也不至于手足無措。因此,學校進行生涯發展教育,指導學生思考自己的人生道路選擇,具有一定前瞻意義,是以學生為本的素質教育的體現。
生涯發展教育“茲事體大”,教育者理應遵循現代文明潮流和思想觀念,啟發學生自主思考,在此基礎上制定適合自己的生涯規劃。如果一個年輕人缺乏獨立思考能力,或者受到錯誤觀念的誤導,就容易隨波逐流,甚至可能留下一生的遺憾。
在一片質疑聲中,有細心的網友指出,被拍照截圖的部分,引自美國職業生涯規劃師舒伯的理論。舒伯生于1910年,他把男性生涯規劃歸為4種,把女性生涯規劃歸為7種。這個上世紀的“經典理論”顯然“過氣”了。而在生涯發展教育實踐中,相比理論和歷史的溯源,青少年更需要接地氣的指導。
誠然,性別有差異,不同人在家庭中的角色分工也各有不同。但是,性別早已不是確定家庭角色的先決條件。現實中,有“家庭主婦”,也有“家庭主夫”;有喜歡冒險、樂于嘗試不同職業的女性,也有趨向于穩定職業的男性;有善于平衡家庭與事業的妻子,也有把生活重心放在“柴米油鹽”上的丈夫……
從促進兩性融洽相處的角度看,用性別框定生涯發展類型有弊無利。受刻板思維影響,一個關照家庭生活更多的男性,可能被嘲笑“不夠陽剛”;一個敢于拼搏、在職場上發光發熱的女性,則有可能被污蔑“男孩子氣”。如果在青少年心中種下性別偏見的種子,未來只會收獲分裂與對立。
以性別為基礎條件區分生涯發展類型,也會對青少年確立性別平等觀念、學會尊重他人產生負面影響。令人欣慰的是,這場圍繞生涯發展教育的討論,很快呈現出開放氛圍,不僅是最初曝光這起事件的學生,在表格上打了幾個大大的問號,不少網友也積極跟帖,發表“我的思考”,為不被刻板理念束縛的年輕人鼓勁。
那些逾越社會成見、勇敢追求理想的年輕人,配得上更多掌聲。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跨越傳統觀念里的性別溝壑,實現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同頻共振。有女大學生“投筆從戎”,在前線沙場屢建軍功;也有男青年“心細如絲”,從事護理、幼兒教育等職業,并干出不俗業績。而在家庭生活中,“出得廳堂,入得廚房”的“煮夫”,擔當“頂梁柱”的女性,以同樣的奉獻、付出和愛,受到親朋好友的敬重。
社會觀念變化了,一個人的職業選擇與家庭角色不再為性別所限,這正是性別平等工作向前走的鮮活體現。教育者在實施生涯發展教育時,理應與時俱進,以進步的眼光選取案例,編寫有關學習材料,為學生提供科學指引,并鼓勵平等、開放的討論,從而促進社會的包容發展。(城下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