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商場已配備“第三衛生間” 緩解尷尬
“第三衛生間”
不少市民 有過帶異性子女上廁所的尷尬
“我有時候單獨帶女兒出去就很尷尬,帶去男廁所也不方便。”市民孫先生有一個3周歲女兒,他向記者描述了多次的尷尬經歷。他介紹,孩子特別小的時候,可以去母嬰室給孩子換尿不濕,而如今孩子已經不用尿不濕了,單獨帶女兒出去玩就會面臨這樣的尷尬。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陳女士有個4周歲的兒子,她帶兒子出去玩時,基本上都是帶到女廁所多一點。“現在商場女廁所有隔間,稍微好一點,但是歲數再大一點,可能就會比較尷尬了。”陳女士希望商場能夠盡快普及“第三衛生間”。
部分商場 已配備“第三衛生間”
昨天,記者走訪了五彩世界、三盛廣場、京華城、萬象匯等商場,商場的“第三衛生間”配備數量依舊很不足。在三盛廣場負一樓,“第三衛生間”剛剛投入使用,現場保潔阿姨介紹,大部分都是大人帶著孩子上廁所,尤其是以異性家長為主。
在萬象匯負一樓,記者也見到了“第三衛生間”的身影。工作人員介紹,萬象匯自從營業起就配備了足夠的母嬰室和“第三衛生間”,方便家長帶娃使用。
記者在五彩世界、京華城暫未看到“第三衛生間”,但女廁所相對隱私性較好,全部都有隔間。
寶龍、萬達廣場等也沒有配備“第三衛生間”。但是在這些商場內,母嬰室已經基本全部配備,給嬰幼兒換紙尿褲提供了便捷。
不過,很多超市、公園等都沒有相關的“第三衛生間”設施。“最發愁的是帶孩子去公共場合,大些的商場有母嬰室或者家庭衛生間,但是大部分公園、超市、一般型購物商場都沒有相關設施。”市民陳女士告訴記者,父母同時外出帶娃的機會又比較少。
在市區醫院,幾乎都配備了“第三衛生間”,方便不同人群就醫使用。
記者查詢了相關文件,早在2016年年底,國家住建部新修訂的《城市公共廁所設計標準》要求,城市中的一類固定式公共廁所,二級及以上醫院的公共廁所,商業區、重要公共設施及重要交通客運設施區域的活動式公共廁所,均應設置“第三衛生間”。
兒童保健科專家 稱需考慮特殊群體的需求
揚大附院兒童保健科專家陳敏華表示,一般來說,兒童3歲左右開始有性別意識,可以依靠發型、著裝、動作等要素分清自己和別人是男性還是女性,對異性會產生好奇心。因此,家長應該有意識地樹立孩子健康的性別意識,尊重性別差異。
“通常來講,人們會感覺六七歲的孩子就不太適合去異性衛生間了,因為覺得六七歲的孩子都上小學了,也懂得要根據自己的性別去同性別的衛生間。”陳敏華介紹,“正因為對于孩子幾歲不能上異性廁所沒有明確規定,所以在多數情況下關于孩子該不該去異性衛生間的問題是有爭議的,各人有各人的角度和做法。
她呼吁,“第三衛生間”的建設,是每個城市建設中確實需要考慮的問題。“這其中不光是孩子家長,還有一些老年人、殘障人士等群體,這些群體在使用衛生間的時候和我們大多數人遇到的情況可能不一樣,考慮到特殊群體的合理需求是有必要的。”
通訊員 傅軒 記者 陸康潔 文/圖
讀報詞典
第三衛生間
第三衛生間是在廁所中專門設置的、為行為障礙者或協助行動不能自理的親人(尤其是異性)使用的衛生間。此概念的提出是為解決一部分特殊對象(如不同性別的家庭成員共同外出,其中一人的行動無法自理)如廁不便的問題,主要是指兒女協助老父母、父母協助小孩等。
建設第三衛生間,有助于解決特殊游客群體的如廁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