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征一家人榆林編織支醫支教夢
周安宇在陜西吳堡工作場景。當事人供圖
2月7日,周安宇一家拎著收拾好的行李,滿心期待地踏上支醫支教路。他們將乘坐15個小時的火車,從江蘇南京到陜西吳堡,奔赴千里,繼續編織一年“支醫支教夢”。
丈夫:2周瘦10斤,用責任守護群眾健康
(相關資料圖)
2021年11月5日,儀征市人民醫院檢驗科副主任醫師周安宇見到支醫活動通知,他主動請纓踏上了逐夢征程。
2022年3月7日,周安宇輾轉抵達陜西省榆林市吳堡縣,第二天便到吳堡縣人民醫院開始工作。從優化檢驗科管理制度、以“傳幫帶”方式提高當地醫務人員基礎理論和專業水平,到對科室中所有儀器進行全面檢修、提高儀器檢測準確性,周安宇抓緊一切時間開展各項工作。他還經常利用節假日,為吳堡縣鄉鎮衛生院基層醫生授課。在他馬不停蹄打開支醫工作新局面的2周內,他的體重從140斤掉到130斤。
在周安宇的努力下,吳堡縣人民醫院檢驗科的專業技術力量與設備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給患者帶來了福音。2022年6月,在周安宇的帶領下,該院建立了艾滋病篩查實驗室。此后,他就更忙碌了,常常在實驗室里忙得過了飯點。
有一個周六,周安宇夫妻倆約好請朋友吃午飯。然而等到十二點,仍不見周安宇人影。妻子張寶蘭打電話詢問,才知道周安宇做檢測時發現一個標本結果異常,為讓患者下午及時收到結果,周安宇正在進行復測。
周安宇以精湛的技術、負責的態度、敬業的精神,贏得了當地群眾的一致認可,被吳堡縣人民醫院留任,期滿后將繼續支醫一年。
妻子:過敏1個月不停課, 用“蘇派語文教育”育桃李
“他去吳堡不久后,家里老人去大姐家住了,女兒也上大學了。我就想著跟他一起去吳堡。”張寶蘭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正好他支醫,我支教,逐夢路上齊頭并進。”
2022年9月2日,張寶蘭來到吳堡縣。高原的氣候、干燥的環境、截然不同的飲食習慣……讓她產生了嚴重的水土不服。盡管臉紅腫得厲害、口腔潰瘍嚴重,張寶蘭仍堅持到崗開課。
作為儀征市育才小學教師,張寶蘭擁有豐富的一線教學經驗。在吳堡縣第一小學二(7)班上了第一節語文課后,張寶蘭立刻意識到當地學生最需要的是什么。在校領導的支持下,她通過“六字預習法”、早讀課大聲朗讀課文、“紅星”獎勵發放等方式,快速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
2022年9月13日,在“名師引領教學研討”活動中,張寶蘭的語文示范課《植物媽媽有辦法》得到廣大教師一致好評。課后校長李建利激動地握著張寶蘭的手說:“張老師,你的課講得太好了,孩子們的進步太大了!”
張寶蘭在陜西吳堡工作場景。當事人供圖
女兒:當媽媽的“助理”,為父母感到驕傲
2022年11月17日,周安宇和張寶蘭的女兒周依可也來到了這片黃土地。當時吳堡縣正開展線上教學。作為一名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大三學生,周依可主動當起了母親的“助理”。張寶蘭告訴記者:“她來之后,協助我批改學生線上作業,減輕了我的負擔。”
這不是周依可第一次參與支教工作。2018年,她跟隨張寶蘭前往貴州省清鎮市紅楓湖鎮扁山小學支教過2周。對于父母這次吳堡縣支醫支教之行,她說:“我為他們感到驕傲,希望將來能像他們一樣,把所學的知識用到有需要的地方。”
支教支醫接力棒在周安宇一家三口手中接續傳遞,儀征和吳堡兩地群眾的情誼也越來越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