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速訊:培土深耕,讓“專利之樹”更蔥蘢茂盛
【資料圖】
原標題:培土深耕,讓“專利之樹”更蔥蘢茂盛
知識產權是創新發展的剛需,更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標配。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已成為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的一個重要標志。
邁步新征程,各地區各部門要強化知識產權保護,激發各方面的動力活力,讓更多的專利發明走向田間地頭,走向工廠企業,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創新動力。
隨著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逐年加大了對科技創新的投入,催生了更多專利成果。截至2022年底,我國發明專利有效量為421.2萬件,位居世界第一;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9.4件,較上年提高1.9件,較“十三五”末提高3.1件。如何把各項發明專利轉化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各地區各部門積極改革相關機制體制,打通發明專利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既注重激活科技創新的內生動力,也暢通科技成果轉化的渠道和機制,推動專利密集型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不斷發展壯大。2021年,我國專利密集型產業增加值突破14萬億元,同比增長17.9%,產業增加值占當年GDP的比重達到12.44%。截至2022年底,我國國內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中,屬于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有效發明專利達到95.2萬件,同比增長18.7%,占比71.9%。專利密集型產業穩步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專利儲備進一步加強,有力貢獻經濟增長。各地要在新興產業發展中激蕩源頭活水,讓“專利之樹”茁壯成長。
企業是創新的主體。企業處于市場最前沿,感知最敏銳,許多科技成果都是由企業來完成的,并且一些基礎研究創新也最終要通過企業來進轉化運用。從國家層面要加大對科技創新的投入,把創新的活水直接澆灌到企業根部,讓企業成為科技創新的受益者,也要通過各項政策引導,激勵企業積極主動參與到科技創新中來,讓創新型企業從知識產權創造中獲得市場競爭的能量,成為擁有自主創新能力的“尖兵”。截至2022年底,我國國內擁有有效發明專利的企業達35.5萬家,較上年增加5.7萬家;國內企業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96.8萬件,同比增長28.7%。據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的《2022年中國專利調查報告》顯示,2022年,我國有效發明專利產業化率為36.7%,較上年提高1.3個百分點。其中,企業發明專利產業化率為48.1%,較上年提高1.3個百分點。各地要加大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發揮知識產權等要素在高質量發展中的突出作用,在激發各方面的創新動力中,激勵更多企業擔當擔責,讓“專利之樹”枝繁葉茂。
無論是從激發創新動力,還是推動新興產業發展來看,都始終離不開政策的支撐和創新生態的營造與維護。具體從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而言,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具有高技術含量、高成長性、高產值貢獻等特征,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核心支撐、實現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推動經濟持續增長的關鍵力量,不僅能有效提升現代產業體系的質量,還有助于提升資源配置能力,增強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培育發展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需要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創新生態,構建充滿活力的知識產權公共政策體系。從激勵措施、產業融合、保護力度等多方面著手,不斷出臺切實舉措,激勵創新創造,讓專利密集型產業的專利更“密”,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進程更快。各地要在優化政策供給中,不斷營造專利發明的良好生態,讓“專利之樹”發展壯大。(李萍)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