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聚焦 >

售價上千元的“增高粉”竟是三無產品

“增高導師”原是照本宣科的騙子(副題)

法治報通訊員 楊瑩瑩 法治報記者 徐荔

胡亂攤開的一桌空藥盒宣告了小穎(化名)增高美夢的破碎,伴隨著深深失望的還有近6000元的損失。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一盒原價80多元的“三無產品”,在漫天吹噓中,搖身一變成為上千元的奇效“增高粉”;一本話術單,培養出眾多“增高導師”,帶出一條隱藏的灰黑產業鏈……

重燃長高希望卻身陷騙局

小穎身材矮小,飽受困擾的她做夢都希望自己能再次長高。2022年3月,小穎在上網時,偶然看到彈出的一條“增高粉”的廣告。“包含人體骨骼所需31種營養元素”“可實現快速長高需求”……這些字眼像是有魔法,一瞬間擊中了小穎充斥著身高焦慮的心。

重新燃起長高的希望,小穎立刻添加了網頁客服的微信。對方介紹自己是某生物科技醫藥公司的“增高導師”,并信誓旦旦地向小穎承諾服用該公司產品后,保證身高無憂,且后續不會再收取任何費用。在和對方溝通了幾天后,小穎花費5860元購買了“增高粉”。

服用過一段時間的“增高粉”后,小穎并沒有明顯感受到自己身高的變化。“導師”解釋:“您的骨質比較特殊,親親可以再購買一些促進吸收的藥粉幫助增高粉促進吸收。”

小穎看著“導師”的話,越想越不對勁。而此時,她的目光落在桌子上堆積的藥盒,突然發現這些“增高粉”的外包裝上并沒有任何標識。“這些居然是三無產品!”回過神的小穎立刻撥通了某生物科技醫藥公司的電話核實情況,但電話那頭的工作人員卻稱公司并沒有這款產品,“應該是有人冒充我們公司的員工,你可能被騙了。”

憤怒的小穎立刻去當地派出所報警。隨即,一個以劉某為首,假借售賣“增高粉”之名詐騙的團伙浮出水面。

靠彈窗廣告“捕獲”客戶

簡單擺放的幾套桌椅、幾臺電腦、對應不同人群的話術文本,這些幾乎就是劉某等人的日常“作案工具”。然而,僅靠聊天顯然無法完成騙局,比如被害人收到的“增高粉”等產品是從哪里來的呢?

面對檢察官的訊問,劉某稱在顧客下單后,他就會根據訂單去周邊市場隨機采購牛骨粉、魚膠粉或者酵素液。“這些東西原價80—200元不等,基本上是看哪家給的報價低我就買什么。”如果客人收到貨后有意見,劉某等人就會以各種理由欺騙客戶,比如號稱這些產品是補充營養的,也會有增高效果。“如果客人鬧得很兇,實在騙不過去的話,我們才會退款。”

進價低廉的牛骨粉等產品,隨意包裝后就變成了千余元的奇效“增高粉”,如此豐厚的回報讓劉某等人兩眼發光,他們決定靠“廣撒網”打造品牌。

想要打響知名度,就得讓“增高粉”在網絡世界中多“刷臉”。首先,劉某找到從事某網站推廣業務的代理商充值,從而投放“增高粉”彈窗廣告吸粉引流。“捕獲”來自全國各地的目標客戶后,劉某等人便開始誘導對方添加微信。隨后,被劉某等人雇傭的業務員們粉墨登場——他們一邊在電腦前翻閱話術單,一邊照本宣科地跟客人聊天。

此外,劉某等人針對不同人群還特別制定了A、B兩種方案。其中A方案稱產品有突破性,吸收好、濃度高,療程為3個月,售價4000多元;B方案療程為4個月,見效稍微慢些,價錢比A方案便宜1000元。在業務員們編造的這些虛假增高案例和產品效果中,不少客戶紛紛下單。截至案發,劉某團伙共計詐騙金額60余萬元。

深挖增高粉詐騙“串案”

涉及省份廣、隱蔽性強、偵查難度大……作為一起跨上海、江西等多省多地、涉案金額大的電信網絡詐騙案件,閔行區檢察院利用“偵協辦”機制提前介入案件,從規范被害人取證、依法提取電子數據、及時鑒定“增高粉”成分等方面引導偵查。

經查,自2022年3月起,劉某、舒某等人結伙,雇傭員工,以事先準備好的話術夸大和虛假宣傳“增高粉”功效,并冒用他人公司相關資質以博得被害人信任,再將低價購買的牛骨粉等產品以“增高粉”名義高價售賣。

在辦理該案的過程中,偵查機關發現該案為串案,另有多個詐騙團伙共用同一推廣宣傳,并分別使用相同詐騙方式作案。由此,朱某輝、徐某、肖某、朱某濤、伍某、程某等其余6人為首的多個詐騙團伙也相繼進入檢察機關的視野。

閔行區檢察院迅速成立專案組,從快從嚴辦理該案,上下游全鏈條、全方位打擊,強化公、檢協作配合,切斷黑灰產業鏈。

同時,閔行區檢察院對案件進行深挖徹查,及時開展案件研判,對發現遺漏的4名犯罪嫌疑人進行追訴,堅決遏制電信網絡詐騙犯罪。

最終,劉某、舒某因犯詐騙罪分別被判處有期徒刑十年、三年六個月,各并處罰金;追繳兩人違法所得發還被害人,不足部分責令繼續退賠。朱某輝、徐某、肖某、朱某濤、伍某、程某等其余6人為首的多個詐騙團伙被告人因犯詐騙罪,分別被判處有期徒刑十年至六個月不等,各并處罰金;其中伍某等人詐騙一案正在審理中。

標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