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法得治!多方發力讓橫行的老年代步車按時退場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原標題:違法得治!多方發力讓橫行的老年代步車按時退場
違法違規、質量堪憂的老年代步車,在北京將迎來退場倒計時。市交管局日前再次明確,自明年1月1日起,違規電動三、四輪車將不得上路行駛,不得在道路、廣場、停車場等公共場所停放,有違規者,執法部門將依法查處。
數量巨大的老年代步車,一直是北京交通的一大“痛點”。造車不需要資質,小作坊各行其是,車輛壓根兒沒有合格標準;購車不需要審核,司機“練兩把就上路”,交規對駕駛員約束幾近于無。事實上,老年代步車本身也是廠商憑空編造的一個詞兒,其本質就是非法上路的電動三、四輪車。無身份、無質量、無保險、無牌照,令不少老年代步車相當任性,一會兒自恃與汽車一般,城市主干道說上就上;一會兒又自覺與“電驢”無二,在胡同小道中竄行逆行。據統計,2022年,北京共發生違規電動三、四輪車亡人交通事故131起,死亡138人。顯然,老年代步車的橫行無忌已經越過了城市安全的底線。
由于種種歷史原因,此類違規電動三、四輪車長期以“灰色”身份存在,并于監管之網的縫隙中長成了龐然大物。盡管此前本市設置的兩年退出過渡期兼顧了力度與溫度,但要讓其按時退場,還需要嚴格執法與大家配合相向而行。在法治剛性與柔性執法之間,如何實現有效處罰,防止“破窗效應”,仍有待政策細則出臺,為一線執法力量撐腰。另一方面,不同于超標電動自行車可以通過政府補貼、以舊換新的方式,實現有序處理、逐步替換。直接退出歷史舞臺的非法電動三、四輪車,在回收上只能當“廢品”,自帶的電池還是“危險廢棄物”。即便車主有心淘汰,現實中也難有渠道接收,一旦遺棄在街頭成為“僵尸車”,便又是一筆龐大的治理開銷。著眼于此,老年代步車的下一步處理,恐怕還需要抓緊完善相應規則,統一進行處置。
平心而論,老年代步車之所以被市場廣泛接受,很大程度就在于其背后真實的出行需求。近年來,北京大力推進慢行系統建設、推廣定制公交服務、織密軌道交通網絡,老年人通過公共交通可以滿足日常大部分出行需求。但對很多人來說,家門口到公交站的這“第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確實還存在不同程度的出行難。這也意味著,老年代步車順利退場的一個必要前提,是便利出行的充分實現。持續向數字化和智能化“借力”,以出行APP進行適老化改造、網約車優先向老人派單、社區內建設助老打車暖心車站等方式,緩解出行難,當違規三、四輪車的“優點”消失,“賣點”自然也就不復存在了。
人人任性圖一時方便,結果只能是大家都寸步難行。老年代步車對于城市秩序的危害已經到了無法忽視的程度,廣大市民要提高認識、自我約束,配合相關部門一起努力,為所有人創造更舒適更安全的出行體驗。(冬天)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