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新資訊:融創今日復牌股價下跌 或將帶動一批港股停牌房企實現復牌
3月最后一天,融創在如期刊發的年報中表示,預期將于4月份恢復股票交易。
(資料圖)
4月13日,停牌一年的融創中國(01918.HK)正式復牌,開盤跌超50%,隨后又出現小幅回升,截止發稿時報2.4港元/股,下跌45%,總市值105億港元。
去年4月停牌前,融創股價報4.58港元/股,總市值250億港元。
對于時隔377天股票復牌,一位機構分析人士稱,融創復牌將直接帶動公司股票流動性的恢復,有助于維護廣大投資者利益,強化市場預期。而過去一年地產股經歷集體下跌,融創此時復牌難免出現股價回調,這是行業正常現象。
據統計,2022年60家港股房企中53家出現市值下跌,截至2022年底的平均市值為215億港元,比當年初整體下降23%。與2021年平均800多億的峰值相比,下降幅度超70%。
在今年3月已率先完成復牌的佳兆業和景瑞控股,恢復交易的首日股價分別至多跌近40%、38%,在4月12日內房股整體上漲時,這兩家房企還處于微跌狀態。
回顧融創復牌歷程,從接獲復牌指引到完成復牌用時9個月,期間除了反思改正內部治理問題、保交樓等諸多為回歸正常經營所作的努力外,融創闖過了明文規定的四道坎。
首先是解決導致停牌的直接因素:未按時刊發財務業績。去年12月、今年3月底,融創分別完成發布2021年年度業績、2022年中期及全年業績。
其次為證明公司遵守港交所《上市規則》第13.24條,即股票發行人須有足夠的業務運作并且擁有相當價值的資產支持其營運。
最新披露的財報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融創資產總額約10902億元,流動和非流動借貸分別為2534.8億和449.4億元,現金余額約為375.4億元。在債務方面,其到期未償付借貸本金約為1005.2億元,并導致借貸本金約835.5億元可能被要求提前還款。
在收入方面,2022全年經審核收入為967.5億元;而在存貨減值充分計提后,截至2022年末,融創的凈資產約864億元,這意味著仍有一定支撐后續經營發展的基礎。
最后則是向市場公布所有重大信息,以供公司股東及其他投資者評估本公司狀況,以及撤銷或駁回清盤呈請。
融創在公告中表示自收到呈請以來,一直積極尋求法律措施以堅決反對呈請,并采取一切必要行動保障本公司的合法權利。本公司已與本公司境外債權人小組就建議境外債務重組達成協議,目前重組正在實施,呈請不會對重組計劃或時間表造成實質性影響。
多位機構分析師指出,復牌是融創走出困境恢復經營的重要節點。目前出險房企中,已接連有佳兆業、景瑞控股和融創完成復牌,也為其他仍處于停牌中的房企提供了借鑒意義。
上述機構人士分析,目前融創之所以能在集團和項目上,都呈現出經營快速恢復的狀態,背后原因首先是公司工作重心比較明確,即保交付、保基本經營、保價值;其次是團隊穩定且執行堅決,千方百計地致力于讓公司走出困境;最后融創還有一定優質資產,這些也幫助公司順利打開了局面。
易居研究院研究總監嚴躍進表示,復牌本身說明企業經營度過了危機,也顯示出融創具有積極的負責任心態和積極解決債務問題的專業性。
“近期各類企業經營狀況差異非常大,部分退市部分復牌,也說明行業調整過程中不同企業有不同的發展前景。但類似復牌的消息增多,也代表了行業趨于健康的導向。”嚴躍進對界面新聞表示。
今年3月的年報季,有多家房企因更換核數師、 公司部門關鍵團隊人員辭任等影響,無法于3月31日截止日之前刊發2022年年度業績,因此上坤地產、大發地產、祥生控股等房企自4月3日起停牌。
港股停牌內地房企名單界面新聞整理
中指研究院企業研究總監劉水表示,對行業來說,融創是頭部民營房企,其成功復牌,具有示范及帶動效應,能增強其他債務違約企業擺脫困境信心。
未來幾個月,隨著市場企穩回升,部分企業債務重組取得明顯進展,會有更多企業復牌,屆時,房地產企業風險化解也將取得明顯成效。
(文章來源:界面新聞)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