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熱門:“網紅路牌”無人問津,城市景點的流量靠誰托舉?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原標題:“網紅路牌”無人問津,城市景點的流量靠誰托舉?
藍底白字的深情標語,是持續了將近一年之久的網紅地標浪漫,在各大社交平臺上也掀起過一陣打卡風潮。
如今,它們的浪漫格調逐漸在社交平臺上銷聲匿跡,網友們通過p圖換詞、玩梗等方式,將其更改為“我在xx不想你”“我在xx很想走”,網紅路牌開始以一種黑色幽默與調侃現實的方式出場。這同時也意味著,這股曾經風靡一時的網紅路牌的風,似乎已經吹不動了。
這是一種值得我們反思的怪誕現象,為何網紅地標突然就不再網紅了?
這場狂歡熱潮褪去過后無人問津的戲劇,在游客從趨之若鶩回歸現實理性的心理中暫停,也在網紅路牌被規范化管理的秩序中落幕。
當網紅路牌從跟風出現到逐漸消失,人們從簇擁轉向避之不及,從積極的情緒轉向抵觸和嫌棄,實際上投射出的是現實社會中人們變化的心理。一開始,這類路牌就是商家利用消費者的跟風心理,為了吸引客流所采取的一種營銷策略。在鋪天蓋地的社交平臺的刷屏中,看似情濃意濃的網紅路牌被游客當作傳遞情誼的隱喻標志,打卡拍照的相片會代替思念傳輸到意中人的手機里去。但大量的刻板復制和堆疊重復使游客產生審美疲勞,人們不禁感嘆——這類路牌吹來了想你的風,風里卻伴隨著濃度過高的土味。土味太猛烈,浪漫就會被擊潰,網紅路牌,自然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意義。
此外,網紅路牌作為地標廣告,商家的私自設立本就不規范、不合理。根據2022年5月1日實施的新《地名管理條例》規定,擅自設置、拆除、移動、涂改、遮擋、損毀地名標志的,需要進行整改并處1000-5000元不等的罰款。過去,一時的盛行引發大量商家的模仿林立,但其中大量的路牌違反了上述相關規定。如今,那些路牌也在相關部門的監督下拆除或整改,僅在游客的照片里留存著它的輝煌往昔。
一個網紅路牌,窺探出許多道理。千篇一律的營銷跟風不是長久之計,短期迭起的城市宣傳缺乏長跑的耐力。但不得不承認的是,那個引發萬千游客追捧的藍底白字路標,曾經通過社交媒體上一張張圖片的傳播,為一個地段、一條街道乃至一座城市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流量,塑造著與城市風貌休戚相關的集體記憶。
而當這股風消散之時,撇開“網紅”濾鏡,風中殘留的余溫其實是不同城市的文化和底蘊,而非獨樹一幟的網絡用語。
只有挖掘文化內核,創新營銷手段,才能為城市注入長久的吸引力。曇花一現的“氛圍感”和“網紅”標簽無法托舉起一個城市的形象。任何一股超脫于市場規律之外的浪潮莫名掀起時都需要警惕。它既然有迭起的高潮,就會有歸于平靜的訊號。商家將全部希望寄托于一個跟風的訊號上無疑是短視的策略,因為最終這股浪潮也只能消逝在世俗的沙灘上。(樊星)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