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世界新視野】文化特派員,為地方文化傳承發展“點燈”


(資料圖片)

原標題:文化特派員,為地方文化傳承發展“點燈”

熊熊篝火、高亢音樂,在四川巴山大峽谷中,當地村民熱情拉著外來游客跳起“巴人錢棍舞”,用歡快的舞步與歌唱聲帶人領略當地特色文化習俗和歷史底蘊;當地農民組成幾十支民間文藝團隊,自編自創巴文化歌舞、小品、戲曲節目,在基層巡回演出;村民經營餐飲企業時創新融入特色表演,自此生意火爆、時常“一桌難求”……近年來,四川宣漢試點推廣文化特派員制度,邀請專職老師為當地群眾傳授專業舞蹈歌唱技能,如今在文化特派員和居民群眾共同努力下,當地文化散發出別樣魅力,引來各地游客觀光打卡。

“世界上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不難發現,其實在原始鄉野之間、當地居民的日常生活之中,往往就蘊藏著最樸實真摯的特色文化內涵,亟待大眾去探索、品味。比如,在四川宣漢,“土家族妹子人人開口會唱,抬腿會跳”,民俗藝術形式可謂豐富多彩,但如果缺少與游人交流互動的方式和渠道,其所包含的歷史文化底蘊就無法被大眾有效感知,文化影響力和傳播價值也會降低,令人深感可惜。

正是由于這種情況,一批批文化特派員帶著解讀文化、發揚文化的使命技藝走進基層、讓“文化服務上門”,正力圖打造一座文化交流共享的橋梁,意在激發地方文化活力。立足時代發展視角,他們往往能更專業、更深刻地審視地方文化特色與優長,為地方文化發展“點亮一盞燈”,有效引導當地居民認識自身文化資源稟賦、創新文化呈現形式,更讓廣大游客喜聞樂見。民俗農家樂、傳統歌舞戲劇、特色產業園區……可以看到,地方鄉村的資源和潛力被多元激發,一方面讓公眾更易于接納認可當地文化特色、有助于民俗文化的發揚發展;另一方面更能讓當地群眾在身體力行中重視地方特色、增強文化自豪感。從這個意義上講,文化特派員本質上還起到了一種“紐帶”作用,不僅讓人與文化“同頻共振”,還能讓來自不同地方的人在共通的“文化語境”中聯結交流。

同樣值得關注到,與地方居民親切交流、“上門”傳授經驗的文化特派員們還往往各懷奇招,這讓地方特色文化的魅力與價值能夠得到更深入、更多元的詮釋。在江西浮梁,曾是生態產業創始人的特派員懷著鄉村情懷返鄉創業,發揮自身經驗優勢,打造出一半煙火、一半詩意的特色“網紅地”;在河南光山,特派員們決定“以賽興業”,用“羽絨服創意設計”響亮當地名聲、驅動時尚振興鄉村;在四川宣漢,文化專業人才、知名文化名人對當地群眾展開針對性幫扶,當地居民迅速成長為地方文化推介人,攜手促進文化資源與旅游產業深度融合。可以說,各地文化特派員不僅將詮釋文化的嶄新視角帶進鄉村、積極盤活鄉村資源稟賦,更有意促進資本與產業“下鄉”、為鄉村振興輸送新鮮動力。

如今,各地的豐富實踐生動表明,地方特色文化與資源潛力的“打開方式”不只一種。文化特派員從經驗與專業出發,通過各自獨特的視角和方式,充分調動鄉村內生動力和發展活力、促進當地居民借助鄉村文化走上致富道路、還為社會公眾持續拓展著認識了解地方文化特色的窗口和渠道。

相信在各地文化特派員的積極溝通與聯結下,地方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將得到更積極的關注與支持,文旅產業賦能與鄉村振興的交融發展也能更深入、更和諧。(陳之琪)

標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