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快播:母嬰市場生意越來越難做,愛嬰室把貝貝熊盤得怎么樣?
作者/霍東陽
圖/時代周報記者
(資料圖片)
《關于優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決定》自2021年推出以來,“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的政策讓母嬰行業持續收獲了無數聚光燈。
近日,“母嬰零售第一股”愛嬰室(需求面積:300-600平方米、2017年1季度兒童親子品牌榜TOP50上榜品牌、代表項目:上海LCM置匯旭輝廣場,福州萬象·九宜城等)公布了2022年年度報告,報告期內,公司實現了營業收入36.19億元,同比增長36.46%;實現歸母凈利潤8595.09萬元,同比增長16.97%。
在財報中,愛嬰室表示這一方面是源于公司的品牌認同度高,另一方面公司具有專業經營與高效管理優勢、數字化賦能業務增長能力、強大的供應鏈協同和產品開發組合能力、自建物流倉儲中心高效鏈接人貨場、營銷渠道全覆蓋為其帶來了市場上的競爭力。
4月10日,時代周報記者就國內母嬰市場的變化及愛嬰室的運營情況聯系到愛嬰室董事長施瓊,截至發稿前未收到回復。
越來越難做的母嬰市場
2022年,受出生率降低和國內外環境變化影響,母嬰行業的發展大多不盡如人意。
根據匯員幫母嬰大數據研究院數據顯示,2022年前3季度母嬰門店的月均銷售額較前一年同期下降了6.3%。此外,根據母嬰研究院的調查數據顯示,相較于2021年同期,2022年僅11.84%的母嬰零售門店業績上升,超八成母嬰門店利潤明顯下跌。
同時,線下的母嬰零售門店一直都是母嬰品類的銷售主要陣地。根據尼爾森IQ零售研究數據,自2019年到2021年,中國母嬰產品線下渠道始終保持80%左右的市場份額。“寶媽”蔡蔡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雖然電商購買母嬰產品已經很方便了,但“給寶寶用的東西還是去門店看過、摸過之后才更放心。”
就愛嬰室而言,門店銷售也是其業務的核心。截至2022年12月31日,愛嬰室在門店銷售共錄得25.85億的收入、6.81億的利潤,超過整體收入的73%、整體利潤的65%。而就門店的具體營業收入表現來看,盡管愛嬰室在主陣地華東地區的上海、浙江和福建都錄得了負增長,但在華中地區的湖北、湖南、江西、四川錄得了尤為顯著的增長,較上年的增長幅度均超過了320%以上。
而愛嬰室在華中地區的業績主要來源于它在2021年納入囊中的另一母嬰零售品牌貝貝熊(需求面積:120-300平方米、2016年2季度兒童親子品牌TOP50上榜品牌、代表項目:武漢銀泰創意城,長沙悅方ID Mall等)。
2021年8月9日,愛嬰室發布公告稱擬以2億元從盈峰消費產業控股有限公司(下稱“盈峰消費”)和伍學剛手中收購了號稱是“華中第一母嬰連鎖”的貝貝熊孕嬰童連鎖商業有限公司100%股權。
貝貝熊背后的股東同樣惹人注目,盈峰消費和伍學剛作為貝貝熊的初始股東分別持有其95.5%和4.5%的股權。而盈峰消費的實控人何劍鋒是美的集團(000333.SZ)創始人何享健的兒子,伍學剛更是時任阿里巴巴迅犀(杭州)和(宿州)科技有限公司的法人,貝貝熊也一度被認為是美的公子哥和互聯網大廠共同下場母嬰市場的產物。
愛嬰室內部對收購貝貝熊的意見并不統一。
時任愛嬰室董事、第二大股東上海合眾道遠股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合眾道遠”)總裁劉盛并不看好,他當時表示“對公司的協同效應表示支持,但是技術上面還是有擔憂,公司此次如成功實現對貝貝熊收購,預計公司賬面會產生較高的商譽,后期可能會產生計提減值的風險”,并投出了唯一的否決票。
有業內人士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當時貝貝熊著實算不上優質的資產。在2020年錄得了8.86億元的收入,但虧損達到了超過了1841萬元;在2021年一季度,貝貝熊的營業收入達到了2.21億元,虧損為210.63萬元。此外,貝貝熊除了一直虧損,也處在資不抵債的狀態里,截至2021年3月31日,貝貝熊凈資產為-1.74億元。
愛嬰室董事長施瓊曾表示,國內母嬰市場受到低出生率沖擊,做大規模提升效率才有機會,行業整合也還會繼續。愛嬰室也表示市場空間的互補也是其收購貝貝熊的重要原因,“愛嬰室與其在市場開發、供應渠道、產品品類等方面存在一定互補空間。”
著急的愛嬰室
2018年是愛嬰室的高光時刻。
愛嬰室不僅作為“母嬰零售第一股”如愿登陸資本市場,股價還節節攀升,從19.95元/股的發行價到2018年中的81.99元/股,增長310.97%。
同年,愛嬰室更是錄得了21.35億元的總收入、1.2億元的歸母凈利潤,首次邁入歸母凈利潤的億元“俱樂部”。
不過到了2020年,愛嬰室的業績卻開始“由晴轉陰”。財報數據顯示,2020年,愛嬰室收入和歸母凈利潤分別為22.56億元和1.17億元,同比下降8.29%和24.43%,錄得了上市以來首次營收、凈利雙重負增長。財報發布后,開源證券即下調了愛嬰室2021年、2022年的盈利預期。
渠道仍是母嬰店的立足之本。有業內人士透露稱,之所以愛嬰室選擇收購貝貝熊,主要是前者看準了后者在渠道上的資源。
中國母嬰市場的競爭格局正在越來越復雜。在不久前結束的CBME大健康發展大會上,Informa Markets中國(杭州)總經理顧曉媛表示消費者的消費分層將會成為2023年中國消費市場趨勢之一。
一方面,上海證券分析師彭毅認為中國母嬰市場已經進入成熟蛻變期,結構性變化驅動發展,從關注消費人數增長升級為追求單客經濟。
愛嬰室所聚焦的華東地區母嬰消費潛力大,消費水平高,具備增長動能。面對華東市場,愛嬰室在年報中披露,公司正在積極試點早教和托育業務,為消費者提供一站式購物體驗。對于早教,目前部分愛嬰室門店中已經開始提供嬰幼兒游泳、親子游樂場以及早教業態,此外,公司在上海浦東陸家嘴商業園區內開設了首家托育中心,未來或將穩步推進早教及托育業務進展,滿足消費者多元化需求。
另一方面,由于生活壓力、生存空間限制等方面的因素,三孩政策的放開,對一二線城市的影響弱于三線及以下低線級城市,下沉市場新生人口的增速將略高于一二線城市。
收購貝貝熊將為愛嬰室在下沉市場中帶來更多的機會。
根據開源證券的研報,截至2020年10月,貝貝熊在湖南、湖北、江蘇、江西、四川等區域擁有240余家實體門店。收購貝貝熊后,愛嬰室的門店數一下子躍升了幾百家。在2021年,愛嬰室錄得了26.52億元的收入,較前一年增長了17.55%,但7348萬元的歸母凈利潤錄得了36.97%的下降。
如何將持續虧損的貝貝熊生意盤活是愛嬰室2022年亟待解決的問題。而愛嬰室的二股東合眾投資繼在反對收購貝貝熊后,在2022年4月18日進行了清倉式減持,這也被業內看作對愛嬰室能否盤活貝貝熊生意缺乏信心的表現。
根據財報,2022年四個季度中,愛嬰室的營收收入分別為8.55億元、10.14億元、7.53億元和9.98億元,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1227萬元、5355萬元、364.3萬元和4103萬元。
盡管愛嬰室2022年的全年業績實現了營收利潤的雙增,但具體到各季度的業績其表現并不穩定。2022年8月,在愛嬰室發布了中期報告后,安信證券就調低了對愛嬰室的評級。
根據財報,2022年,愛嬰室新增線下門店30家,關閉了85家,其中,愛嬰室品牌門店新增19家,關閉了28家;貝貝熊品牌門店新增11家,關閉了57家,門店仍在持續調整中,而愛嬰室最后能把貝貝熊盤成什么樣,還要時間來說明。
4月11日,愛嬰室以微漲0.28%收報18.05元,市值約為29.51億。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