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新消息丨別讓網暴中的人們孤立無援
原標題:別讓網暴中的人們孤立無援
【資料圖】
我國網民規模已達10.67億,互聯網普及率達75.6%。網絡早已不是可有可無的點綴,而成為人們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然而,隨之而來的,“網暴”這一不文明甚至違法行為,在網上也愈演愈烈。
這些年來,我們看過太多網絡暴力引發的悲劇。從德陽女醫生不堪網暴而自殺,到杭州女子取快遞被造謠“出軌快遞小哥”,再到粉發女孩被造謠、謾罵而患上抑郁癥,最后不幸離世……深藏于字節間的暴力,如同利刃般傷害著一個又一個無辜者,無形卻可怕。
更甚者,針對他人身體缺陷進行的人身攻擊,更是惡毒且無恥,殘障人士本來就承受著被過度關注、被議論的巨大心理壓力。前段時間,26歲的牛鈺,這個在汶川地震中不幸失去右腿的女孩遭遇了網暴。那些明晃晃的人身攻擊,令人震驚。
分析這些網絡上的惡意言論,會發現它們大多沒有明確的目的,很多時候只是一種情緒的發泄。在心理學上,這種行為叫做敵意性攻擊,也叫仇視性攻擊。有時是出于嫉妒,有時是發泄憤怒,有時甚至與攻擊對象無關,僅僅是因為心情不好而遷怒他人……
這種發泄因為幾乎不需要付出什么成本,拿著這把利刃的“按鍵”傷人者,便越來越肆無忌憚。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網上的敵意性攻擊越來越常見,戾氣匯聚成的網暴旋風,不斷在搜尋下一個受害者。
人人都有負面情緒,如果是通過網暴的形式,那么今天的“按鍵”傷人者,明天也可能被他人所攻擊。最好的辦法,就是大家都停止敵意性攻擊,回到理性和友好的世界中來。
在牛鈺講述自己被網暴的經歷后,大量網友為她聲援,鼓勵她“堅持做自己,不要在意他人的目光”;官方機構跟進關注,表示愿意為她或者其他殘疾人朋友提供法律援助;各大媒體紛紛發聲,一致譴責“按鍵”傷人、呼吁治理網絡暴力……一時間,反對網暴的輿論蔚成聲勢,令人振奮。
這是正義對正義的呼應,是善良給善良的援手。這樣的后續發展,證明了網絡空間中理性和友好仍是主流,網絡的天空大部分仍然天朗氣清。我們既不可小看網暴的危害,也不需要因為頻頻曝光的網暴事件而灰心喪氣。
治理網絡暴力,必然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也必然需要全社會形成合力。去年11月,中央網信辦印發《關于切實加強網絡暴力治理的通知》,要求網站平臺建立網暴預警、保護、防擴散等治理機制。多家網站平臺集中發布防網暴指南手冊,加大防范處置力度。2021年,“女子取快遞遭誹謗案”入選2020年度十大法律監督案例,被寫入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成為最高檢指導性案例。不久前,多名“造黃謠”的大學生被學校開除學籍,并受到行政處罰。越來越多的證據證明,司法機關、主管部門和互聯網平臺治理網絡暴力的力度正在不斷加大,社會對網絡暴力的認識也在不斷深化。
消除網絡暴力,仍然任重而道遠。為了讓更多網暴受害者重綻笑容,為了所有人的清朗網絡環境,伸出援手,一同向網暴宣戰。(土土絨)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