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速看料】用“新”擦亮“老”字號
【資料圖】
原標題:用“新”擦亮“老”字號
如今,旅游場景越來越豐富,除了名山大川、名勝古跡、A級景區之外,在短視頻平臺盛行的年代,“打卡”老字號也成了游客的必選項目,全國老字號年營業收入超過2萬億元,在促進消費、產業升級、文化引領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老字號是我國工商業發展歷史中孕育的“金字招牌”。從柴米油鹽,到琴棋書畫,老字號廣泛分布在食品加工、餐飲住宿、居民服務等20多個領域。截至目前,商務部門認定的在陜中華老字號有27家,地方老字號有101家。
在市場形勢的發展變化中,不少人認為老字號的不足,一定程度上源于“老”,比如一些老字號企業觀念老化、機制老化等問題日益突出,特別是當代年輕人接受程度不夠高,難以滿足當前消費升級和時代發展需要。一些老字號企業呈現出躺在功勞簿上“吃老本”“啃老”等現象。透過互聯網,“老”的缺點被無限放大,這些“金字招牌”黯然失色。
位于西安曲江新區的中華老字號德發長,以“百餃百餡百味,匠人匠心傳承”為主題,結合聲光電的微型實景演出,讓不少食客吃出了老字號背后獨有的文化味道;位于西安東大街、被譽為“陜菜正宗”的西安飯莊新建“陜菜文化體驗博物館”,館內一幅幅老照片、一件件古老的烹飪工具,把人們帶進了歷史的長河中……老字號的“老”優勢盡顯。這讓不少人意識到,唯有守正創新發展,才是老字號的出路所在。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只有不斷提升老字號經營效率、管理水平,才能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今年年初,商務部會同相關部門聯合印發了《中華老字號示范創建管理辦法》,要求強化示范創建、動態管理,把老字號的創新活力釋放出來。近日,由西安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管局、市老字號產業促進會組成動態管理檢查小組,分批次對首批獲評企業進行動態現場檢查。對符合條件的持續敞開大門,對出現問題的及時采取約談警示等管理措施,推動老字號實現高質量發展。
唯有“守正創新”才是老字號歷經滄桑而生生不息的“傳家寶”。老字號承載著豐富的生活和文化記憶, 創建不易,維護更難。相關經營主體要善于發掘品牌價值,提升產品品質,確保老字號“金字招牌”不褪色,更出色。(張辰)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