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壽: 2022年實現“四穩一進” 2023年推進“八大工程”
【資料圖】
“2022年極不平凡,內外部環境復雜嚴峻,壽險行業繼續在進行深度調整。”在3月30日舉行的2022年業績發布會上,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人壽壽險公司”)董事長白濤表示。
在如此背景下,白濤用“貢獻穩、發展穩、地位穩、安全穩、改革進”的“四穩一進”來概括公司在過去一年的經營業績。2022年,中國人壽壽險公司實現保費收入6151.9億元、內含價值12305.2億元、一年新業務價值360億元,三項關鍵業務指標繼續領跑壽險行業。
新單保費收入同比增5.1%
在負債端,2022年,中國人壽壽險公司實現新單保費收入1847.67億元,同比增長5.1%。其中,10年期及以上首年期交保費418.21億元,同比增長0.3%。
以險種來看,保費收入呈現“一升兩降”:壽險業務總保費4856.42億元,同比增長0.9%;健康險1153.29億元,同比下降4.4%;意外險142.19億元,同比下降13.3%。
分板塊來看,2022年,中國人壽壽險公司個險板塊實現總保費收入4924.39億元。其中,首年期交保費815.08億元,同比基本保持穩定,10年期及以上首年期交保費為417.96億元,同比增長0.5%,10年期及以上首年期交保費占首年期交保費比重為51.28%,同比提升0.73個百分點。
在保費結構優化的同時,中國人壽壽險公司個險板塊人力隊伍質態也取得改善。截至2022年末,個險銷售人力為66.8萬人。月人均首年期交保費同比提升51.7%;優增新人占比達19.5%,占比同比提升3.8個百分點;3年及以上銷售經驗人員占比達45.8%,同比提升8.7個百分點。
從其他渠道來看,中國人壽壽險公司銀保渠道規模和業務價值實現較快增長。年報顯示,2022年,銀保渠道實現保費收入634.15億元,同比增長28.6%。與此同時,銀保渠道業務結構進一步優化:5年期及以上首年期交保費為64.51億元,占首年期交保費的比重為43.36%,同比提升1.5個百分點;續期保費達362億元,同比增長10.4%,占渠道總保費比重為57.08%。
權益投資聚焦“三維組合”
再從投資端來看,2022年,中國人壽壽險公司投資資產突破5萬億元,達5.06萬億元,較2021年增長7.4%。
受權益市場大幅下跌、權益品種價差收益同比下降影響,2022年,中國人壽壽險公司實現總投資收益1877.51億元,較2021年減少263.06億元;總投資收益率為3.94%,較2021年下降104個基點。
受到投資收益下降影響,2022年,中國人壽壽險公司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320.82億元,同比下降36.8%。
從資產配置情況來看,截至2022年末,該公司投資資產主要品種中,債券配置比例由2021年底的48.20%提升至48.54%,股票和基金(不包含貨幣市場基金)配置比例由2021年底的8.75%提升至11.34%。
中國人壽壽險公司擬任副總裁劉暉認為,當前我國經濟呈現復蘇態勢,企業盈利和融資需求在逐漸改善,市場的風險偏好在回升,在當前擴內需、穩增長的宏觀政策推動下,預計利率中樞會小幅上行,股市也存在結構性機會。“今年我們的開局優勢在于,在2022年市場下跌的低位開展了中長期布局,為今后中長期收益做好了儲備。”劉暉介紹,在權益方面,今年重點要做交易盤股票、偏股型基金和高股息股票的“三維組合”,特別是加配高股息股票,在提升整體收益的同時降低波動性、增加安全墊。
推“八大工程”抓“三期機遇”
從今年前兩個月保費收入數據來看,壽險行業暖意回升。
談及對壽險行業的看法,白濤表示,復蘇正在加快進行。新冠肺炎疫情列為乙類乙管以后,社會生產生活活動正在快速恢復,消除了行業發展的最大不確定性。與此同時,行業轉型也在加快。一方面,近年來保險公司都在加快以客戶為中心的體系建設;另一方面,疫情倒逼保險公司加快數字化轉型。此外,銷售隊伍的職業化、專業化轉型也在加快。
從公司層面來看,白濤表示,中國人壽壽險公司高質量發展迎來了宏觀經濟長期向好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壽險業結構性增長的加速期、公司綜合優勢加速轉化的紅利期“三期共振”的重要機遇。
如何把握機遇?中國人壽壽險公司管理層透露,將在2023年深入推進包括黨建引領筑基工程、人才建設固本工程、銷售渠道強體工程、綜合營銷聚力工程、客戶經營金山工程、政企合作民心工程、健康養老生態工程、金融科技數字化工程在內的“八大工程”。
中國人壽壽險公司總裁趙鵬表示,“八大工程”和此前的“鼎新工程”一脈相承。“未來,要搶抓發展機遇,推動公司實現高質量發展,我們將通過‘八大工程’加大在重點領域推進改革。”
(文章來源:金融時報)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