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天天報資訊】把土特產培育成“金飯碗”


(資料圖片)

原標題:把土特產培育成“金飯碗”

“去年有狗牯腦茶做的文創雪糕,現在又有狗牯腦茶做的牙膏、茶宴。”近日,筆者的遂川籍朋友曬出一條茶企轉型升級的小視頻,介紹家鄉的土特產走上多元化發展之路。

曾經,土特產一度被貼上產量少、小眾化標簽,讓人感覺是一種難登大雅之堂的初級農產品。其實,土特產里蘊含著“大文章”。一方面,小小的土特產一頭連著農民就業、農業生產、農村發展,一頭連著城市居民的“菜籃子”“果盤子”,是追求美好生活的需要;另一方面,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做強產業、打好土特產這張牌,是不少地方做好“三農”工作的切入點。

2022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要落實產業幫扶政策,做好土特產文章。對有關部門和基層干部而言,這是一項新要求、新考驗,當務之急是要把土特產培育成“金飯碗”。

要夯實“土”的基礎。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土特產是在一個相當長的時間段里,一個地方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在長期協調發展中結出的果實。從某種意義上說,土特產更多的是大自然的一種饋贈。因此,夯實“土”的基礎,首先要珍視這份饋贈,明白“土”的靈魂所在,盡力保持產品的原汁原味、綠色生態。其次,要賦予土特產更多文化內涵。應該看到,土特產不僅是一種產品,更因其歷史淵源和地方特色而成為一種文化符號,蘊含著濃濃的鄉愁,這份鄉愁,足以讓不少人回到家鄉,不去高檔餐廳,卻愿意到熟悉的街頭吃一碗炒粉。

要突出“特”的優勢。既然是特產,必然與眾不同。突出“特”的優勢,最基本的就是要做到人無我有。其次,要善于跳出本地看特色,如果別人也有,那么就要做到人有我優。再次,還要看清形勢,不盲目跟風。只有認清自身優勢,立足本地資源,才能走出一條具有地方特色的產業發展之路。

要激活“產”的動力。把土特產培育成“金飯碗”,歸根結底就是要因地制宜,把本地的資源優勢、生態優勢逐步轉化為產品優勢、產業優勢、發展優勢。毋庸置疑,激活“產”的動力,就是要在整合多種資源中做強特色產業,在挖掘多元價值中提升產品品質,在培育多元品牌中加快發展步伐,在開發多種功能中完善產業鏈條。在發展產業的同時,真正做到讓土特產成為農民增收的“金鑰匙”。

江西自然稟賦優越、生態環境良好、優質特產眾多。只要用心琢磨、用力推動,一定能讓更多江西的土特產走向五湖四海,一定能把土特產培育成“金飯碗”。(林雍)

標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