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納入“雙減”,要安排好學生的精神食譜
(相關資料圖)
原標題:閱讀納入“雙減”,要安排好學生的精神食譜
近日,教育部等八部門印發《全國青少年學生讀書行動實施方案》通知,其中明確,義務教育學校要將讀書行動納入“雙減”工作,為學生閱讀創造空間;讀書行動對學生不設硬性指標,不以考試、“打卡接龍”等方式檢驗讀書數量和效果,不增加學生、教師及家長負擔。
閱讀是教育的重要方式。讀書的目的,絕不僅是為了應付考試,更是為豐盈自己的精神世界,讓自己承接更多的人類文明與智慧。正因如此,教育部等八部門才鄭重其事地印發通知,提出以上明確要求。實際上,2023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就專門提出:“要把開展讀書活動作為一件大事來抓,引導學生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由此看來,此次教育部等八部門將閱讀行動納入“雙減”要求,無疑是對中小學生讀書活動的一次再安排、再細化和再規范,必將進一步激發青少年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青少年學生的閱讀質量。
有益、有趣是許多飽學之士倡導的讀書標準。有益而無趣,讀起來自然是乏味的;有趣而無益,讀過后當然無所得甚至有害。如何搭配好這兩者的比例,歷來就是指導讀書的大問題。魯迅幼年時期曾就讀的“三味書屋”,其“三味”的含義,倒是對這個問題作了很好的詮釋。“三味”者,原意是指讀經味如稻粱,讀史味如肴饌,讀諸子百家味如醯醢(調味品),也就是說,讀經典著作,有如吃米面主食;讀文史書籍,有如吃葷素菜肴;讀一般普及知識,有如吃醬醋佐料。三味調好了,才能得到綜合性的知識營養,“偏食”會造成“營養不良”。
一言以蔽之,要想讓青少年學生讀書取得成果,要想讀書活動在青少年中開展得扎實有效,作為教師必須要在有為、無為之間,有味、無味之間,有益、有趣之間,找到平衡,為學生找到合適的精神食譜。(王志順)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