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專家團隊歷經十年救出“拳頭雞”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5月6日,在中國畜牧獸醫信息網站一個月公示期滿后,徐海雞等13個畜禽遺傳資源正式通過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鑒定,此舉標志著揚州專家團隊攻關的瀕危遺傳資源——徐海雞搶救保護工作獲得成功,為國家畜禽遺傳資源普查以及種業振興貢獻了“揚州力量”。
記者走訪位于江蘇省家禽科學研究所了解到,徐海雞是我省兼用型地方雞種,具有抗逆性強、蛋肉品質優良等特點,俗稱“拳頭雞、鴿子蛋”,因產于徐海地區而得名,主產區為連云港市贛榆區、東海縣、邳州市等地,近年來,飼養數量越來越少。為搶救徐海雞遺傳資源,2011年,江蘇省家禽科學研究所以研究員曲亮為首的科研團隊從原產地收集青腳黃麻羽、毛腳、禿鷲樣關節、母雞長距等特征性狀的個體,構成徐海雞原始群體,開展擴群、整理、搶救性保護等工作,2015年1月,徐海雞被列入《江蘇省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2019年徐海雞移交至連云港市贛榆區,實現資源回歸原產地保護。
今年2月,徐海雞遺傳資源現場核驗會在連云港市贛榆區召開,來自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全國畜牧總站、江蘇省家禽科學研究所專家,以及徐海雞資源發現團隊成員參加會議。專家們現場考察了徐海雞外貌特征,抽測了保種群個體體重體尺蛋重等性狀,查閱了保種方案、系譜、生產性能、留種選配等記錄及技術檔案,聽取了保種工作匯報,并進行了質詢。經過充分討論,一致認為徐海雞已達到《畜禽新品種配套系審定和畜禽遺傳資源鑒定技術規范(試行)》的要求,同意通過現場核驗,報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鑒定。
“徐海雞是江蘇省家禽科學研究所科研團隊‘十年磨一劍’取得的喜人成果,其保種工作非常扎實,是新發現資源保護的典型范例。”國家畜牧總站畜禽資源處處長于福清說。記者了解到,下一步,研究團隊將繼續深入挖掘徐海雞優異性狀,爭取將徐海雞列入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為加快開發利用、打造地方特色品牌提供技術支撐。
2022年4月24日,揚州市召開的第三次畜禽遺傳資源普查和第一次水產養殖種質資源普查情況新聞發布會上通報,我市首次在江都區發現徐海雞,總量達到800只。
新聞鏈接
徐海地區是指徐州和連云港地區(古稱海州),上世紀50年代徐海雞飼養較多,因歷史原因,僅在個別農戶少量保種,2015年列入省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處于瀕危狀態。目前,原產地贛榆保種場保存徐海雞系譜群1400只以上,家系44個,擴繁群2700只以上,產地農戶飼養4300余只,當地正在加大宣傳和開發利用,打造徐海雞品牌。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