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聚焦 >

天天熱點!為辦轉學找“門路” 孩子失學兩年多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個家長的心愿。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一對夫妻多次請托給孩子辦轉學,但每次臨近成功,都遭到“陳校長”“吳局長”“李老師”等人的閉門羹,最終,夫妻二人明白了請托的中間人其實是個騙子,可這場騙局卻導致孩子兩年多沒學上。近日,經上海市嘉定區檢察院提起公訴,法院以詐騙罪判處被告人朱某有期徒刑八年六個月,并處罰金4萬元。


(資料圖片)

為辦轉學四處找“門路”

陳女士和丈夫丁先生為了讓兒子轉入心儀的小學,操碎了心。2018年12月,四處打聽之后,他們得知朋友宋某有渠道可以幫忙。經微信聯系,宋某答應幫忙去試試,并順勢向丁先生推薦了幾所優質小學。丁先生和陳女士看到他們心儀已久的學校在推薦列表里,立刻把學校定了下來。

隨后,宋某聯系到了做國際教育培訓的好友朱某,朱某在得知宋某的訴求后一口答應下來,稱自己有“門路”,讓宋某轉告家長安心等待好消息。

沒過幾天,朱某便告訴宋某她已經聯系到了“王教委”,對方愿意幫忙,但是需要37萬元的請托費。宋某將這一情況轉告丁先生,丁先生和陳女士為盡早解決兒子轉學的“心病”,迅速將錢轉了過去。然而,夫妻二人最終得知他們心儀的學校本學期并沒有轉學名額,于是在多次催促后,錢款被原路返還。

每次辦入學手續都找不到人

這件事本已結束,但是朱某并不甘心,稱可以換一所學校,并表示需要45萬元的請托費。為了讓陳女士夫妻相信自己有能力辦妥此事,朱某又注冊了數個微信賬號,分別冒充“陳校長”“吳局長”“李老師”等人,并將這些微信號推薦給了陳女士。陳女士信以為真,和丈夫湊齊了這筆錢,陸續轉到了朱某提供的賬戶中。

此后,陳女士夫妻開始了無止境的等待。其間,陳女士時常詢問辦理情況,朱某要么回復“在辦理”,要么回復“快好了”。為了穩住陳女士,朱某使用“陳校長”的微信賬號給陳女士發送了一條消息,通知陳女士夫妻可以拿著材料去學校辦手續。陳女士夫妻很高興,按照約定的時間來到學校門口,卻被“陳校長”告知正在開會,讓他們下次再來。

此后,朱某輪流使用“陳校長”“吳局長”“李老師”的微信號給陳女士夫妻發信息,內容幾乎都是通知他們拿材料去學校辦理手續。然而,陳女士每一次都吃閉門羹,“陳校長”“吳局長”“李老師”以生病、開會、車子壞了等一系列理由拒絕見面。在此期間,朱某數次假裝陪同他們一起去學校辦理手續,但是結局還是一樣。

2022年1月,朱某用“李老師”的微信號給陳女士發送了讓其于1月11日下午帶材料前去學校辦理入學手續的通知。到了辦理入學手續那天,陳女士叫了朱某一起陪同,但“李老師”一直沒來接待他們。兩人在學校門口從下午3點多等到了晚上8點多,一直沒有聯系上“李老師”。

朱某以為陳女士會就此作罷,但陳女士回想起多次吃閉門羹的經歷,意識到自己被騙,于是當場打電話報警。這時,朱某也假意聲稱要打電話報警,讓公安機關查個明白。

騙局水落石出

“我的孩子已經兩年多沒有上學了,我現在也不確定孩子的學籍到底在哪兒,還被騙了45萬元……”陳女士向警方陳述。然而,朱某卻表示陳女士沒有被騙錢,雙方各執一詞。隨后,經公安機關調查,民警將朱某抓獲歸案。

2022年4月12日,該案被移送嘉定區檢察院審查起訴。在檢察官訊問時,朱某還在想方設法偽裝,聲稱自己已委托“陳校長”“吳局長”等人辦理轉學事宜,且錢款都已經轉入一名周姓男子的賬戶。經查,檢察官發現朱某本人并無“門路”幫被害人辦理轉學,所謂的“陳校長”“吳局長”等人均系朱某一人分飾扮演,并偽造聊天記錄拖延。關于錢款的去向,檢察官發現朱某在收款后,確實將賬戶中的部分錢款轉入周姓男子的賬戶,但這些錢款均是用于償還債務,與辦理轉學毫無關聯。

此外,朱某還辯稱自己有償還能力。但檢察官發現,朱某債臺高筑,欠款已達八九百萬元,且她被抓獲時,銀行賬戶余額僅有50余元。自始至終,朱某都在撒謊。

嘉定區檢察院經審查認為,朱某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采用虛構事實、隱瞞真相的手段,騙取他人財物,數額巨大,遂以涉嫌詐騙罪對朱某提起公訴。近日,法院作出如上判決。(沈歡歡)

標簽: 嘉定區檢察院 提起公訴 公安機關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