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偏見壁壘,更好傳承優秀文化
(資料圖片)
原標題:打破偏見壁壘,更好傳承優秀文化
剛過完年,人們又開始討論那個老話題:傳統春節,年味兒越來越淡,怎么辦?
有人說,現在年輕人過春節,就是宅在家里抱著手機或電腦沉浸在網絡空間不能自拔,這么下去的話傳統文化誰來傳承呢?也許,就在年輕人熱衷的網絡里,同樣有一個凝聚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髓與魅力的世界,正在漸漸構建和完善起來。
“海燈節”,一個現實世界中并不存在的節日。但若說你不知道它,聽聽“海燈節”的傳統卻又覺得無比熟悉——“每年第一個月圓之夜,就是璃月的海燈節。”原來,這是游戲《原神》中一個特殊的場景和任務,從2021年春節開始,歡慶一年一度的“海燈節”就成為用戶的傳統。線下素不相識的他們,進入游戲中的虛擬世界——像全球華人慶祝元宵節一樣歡慶“海燈節”。
文化的血脈與情感的眷戀,在活潑的生活場景中,連綿不斷、生長壯大。2023年春節,兩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紀錄片被嵌入游戲《原神》的故事線,向全世界玩家介紹了“楊家埠木版年畫”和“衡水內畫”這兩項古老技藝的歷史、特色以及當代傳承。這個被命名為《流光拾遺之旅》的系列紀錄片,將常駐這款熱門游戲,并不斷推出續集和支線內容,成為向全世界玩家推廣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平臺。從效果來看,兩部紀錄片發布不足半月,已收獲來自全世界網友的無數好評,制作了15種語言字幕版本,成為傳統文化“走出去”的成功案例。
古老的中國非遺,為什么會受到這么多用戶的關注與喜愛?因為“流光拾遺之旅”講述的傳統文化,與這些年輕群體所熟悉的流行文化,緊密聯系起來了。在紀錄片中,游戲玩家看到中國手藝人用年畫和內畫技藝,創作出以游戲場景和游戲角色為內容的作品。看著自己熟悉的場景、人物出現在精美的木版年畫和內畫鼻煙壺上,本來對這兩項非遺陌生的玩家也變得雀躍和好奇。這種好奇,將推動他們進一步探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寶藏中的活水源泉。
不可否認,不同年齡、地方和教育背景下的人們,在對待許多傳統文化和習俗時,是有所謂“圈層之別”的——“打游戲”,就特別能夠體現這種區別。從傳統中走過來的人,嘆息現在過年,煙花爆竹沒了,磕頭拜年少了,年輕人對年夜飯和春晚都無動于衷,對他們在這珍貴的傳統佳節依然打游戲十分不解,常生出今不如昔、傳統凋敝的遺憾和憂慮。然而我們也必須看到,正是這愛打游戲的新一代,一直在用最頑強和熱血的行動,探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守護與傳承之路。
這些年,從流行音樂“國風大盛”,到中國民樂“B站崛起”;從“國漫中興”引領動畫產業中式審美再度流行,到熱門游戲推動傳統戲曲、非遺文化傳播與普及……人們都可以感受到,有一股活潑的力量,涌動在保護傳承傳統文化的許多領域。這股力量,與那些堅守傳統的“守藝人”一樣,都是我們文化的守護者,都應當得到肯定和支持。
新潮游戲與傳統非遺的“破壁”握手,是激活傳統文化新時代生命力的有益嘗試。這條路,值得堅定走下去。我們不妨打破偏見,為那些在這條路上努力探索的年輕人,獻上喝彩與掌聲。因為他們的努力,同樣是為了中國人記憶里的年味兒,永遠不會消失。(劉采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