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標價不能背離計量習慣


【資料圖】

原標題:標價不能背離計量習慣

近日,“女子遇‘糖果刺客’,6塊糖賣466元”的話題沖上微博熱搜,引發網友對“糖果刺客”的熱烈討論。2月6日,有媒體記者聯系重慶磁器口景區,工作人員稱,該店售賣的是手工現制糖果,消費者也是試吃后覺得還可以才買的,雙方主要分歧在價格表述上。這名工作人員分析,店家說的是12.8元/50克,消費者對50克可能沒什么概念,最后算下來400多元,感覺比較詫異,一下無法接受。

所謂明碼實價,應當包括兩層含義,一是數字確切,每個消費者看到的價格數字是一樣的,保證消費公平;二是計量單位符合消費者的普遍認知,便于直觀比較商品的價格究竟是便宜還是昂貴,從而決定是否購買。只有滿足這兩個條件的明碼實價,才具備誠信的基本內涵。

這起個案爭議的分歧點,并不在糖果本身的價格是否虛高,而在于價格的表述上,即按兩計價,12.8元/50克。客觀來說,糖果按兩論價,并不符合消費者的普遍認知,在沒有明確提示的情況下,會誤以為是一斤的價格。如此語境下形成的消費,便夾雜著誤導的因素,不免讓消費者產生被欺騙感。

類似在標價上打擦邊球誘發消費糾紛的案例并不鮮見,如曾有一些景區的餐飲商家,對一些名貴海鮮以兩計價,誤導游客點單,進而產生天價餐費。這也是常見的強制消費、宰客欺詐的小伎倆。這起個案也發生在景區,同時,商家在銷售糖果時還采取切割稱量的計費方式,消費一旦發生便不能退貨。在這種情況下,即便商家在主觀上沒有強制消費者購買的故意,但也的確在客觀上對消費者造成了誤導,導致交易誠信成色的缺失,最終難逃宰客的嫌疑。

明碼標價是必須的,而且要用符合大眾消費習慣的方式來標示價格,同時要對容易引發消費者誤導的標價做一些合理的提示。此次“糖果刺客”事件之所以引發社會廣泛關注,就是因為這類涉嫌宰客的行為嚴重影響人們的出行旅游體驗,讓人們深惡痛絕。

旅游服務價格收費小細節,關乎市場誠信大課題。提振消費信心、釋放消費活力,構建誠實信用的消費環境,不僅要求商家嚴格自律,遠離一些小聰明、小伎倆、小套路,也需要監管部門加強日常管理與規范,只有讓消費者買得放心、吃得安心、玩得開心,旅游服務市場才能實現雙贏。(木須蟲)

標簽: 明碼實價 旅游服務 工作人員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