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快訊】“潔牙染梅毒”視頻引關注 自媒體設置話題要有邊界
(資料圖)
原標題:“潔牙染梅毒”視頻引關注 自媒體設置話題要有邊界
近期,一位抖音名為“醫路向前巍子”的網紅博主發布的一段科普視頻引發廣泛關注。他在視頻中講述了一位年輕女博士疑因潔牙感染梅毒的案例,提醒網友洗牙一定要在正規的醫療機構進行。一時間,諸如文眉、潔牙、打耳洞等是否會導致梅毒等疾病感染的討論,在網絡四起。其間,也有一些知名的醫療領域博主發視頻“辟謠”,認為潔牙導致梅毒感染的可能性“幾乎為零”。(2月8日紅星新聞)
此話題一出,極易引發社會的廣泛熱議。因為年輕女性、博士、梅毒等,都是公認的“流量密碼”,這些要素自帶熱度,就算其中一個要素單獨出現,也可能引發關注,何況三者同時出現,且潔牙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關,由這些要素組成的話題,當然較為容易引發較大的社會反響。
必須承認,沒有人能夠完全保證潔牙不會感染梅毒。這正如掛吊瓶感染艾滋病、取牙模被嗆身亡、修腳會導致感染并最終被截肢、坐在家里發生車禍、酒廠儲酒壇里掉進老鼠等奇聞異事一樣,都不能承諾可以完全避免。
然而,即使是發生率“幾乎為零”的事,只要拿來反復渲染,有時也可能產生不良后果,甚至對他人形成嚴重傷害。比如“酒廠儲酒壇里掉進老鼠”的坊間傳聞,哪怕僅僅是毫無依據的猜疑,只要有人不斷散布這一消息,就足以讓相關酒廠大受影響。
“醫路向前巍子”是網紅博主,有大量粉絲,該博主拋出這一轟動性話題,一石激起千層浪是可以預見的效果。事實的確如此,“女博士疑因潔牙感染梅毒”的視頻發布之后,在較短的時間內就獲得超124萬點贊,評論數也近17萬。不少網友在評論區表示:“看完視頻后不敢再去潔牙”。但“疑因”以及“我覺得”等非肯定性用語,說明即使在博主眼里,此事也屬“疑似”,未必真實存在。
就此事展開科普,可以產生一定的正面效應,比如可讓民眾知道潔牙潛藏的風險,進而更加理性地選擇醫療機構,以及更懂得如何監督醫療行為,等等。社會的廣泛關注,也可以促使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加強醫療消毒,采取更有效的方式避免潔牙等操作出現交叉感染。
但此事的負面影響更不容低估。即使潔牙感染梅毒的可能性“幾乎為零”,卻能通過話題渲染,激發“不敢再去潔牙”的普遍心理,甚至連其他很多醫療服務都不敢接受,出現不應有的恐醫心理。自媒體無法像正規媒體那樣篩選話題,但畢竟網絡大V的社會影響甚廣,因此也需承擔起一定的社會責任,當一個“疑似”信息和一個不確定的話題,可能在社會上形成廣泛誤導或較大負面效應時,拋出話題和傳播信息就得保持謹慎。
自媒體的邊界在哪、如何規范等,是近年來討論較多的話題。不造謠、傳謠是自媒體人應該恪守的基本底線。但在這個底線之上,還存在很大的模糊空間,一些猜測性事件或假設性話題,能否被當作假定的事實來討論;以及罕見的個案能否被當作常事討論等,這些方面還沒有形成普遍共識。“潔牙染梅毒”引關注警示我們,自媒體話題設置要有邊界,在話題的選擇上要謹慎,應是最基本的要求。(羅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