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資訊丨數據利劍直擊虛假訴訟“最隱秘的角落”
(相關資料圖)
江蘇蘇州:構建破產領域大數據監督模型(副題)
單人追索勞動報酬金額超30萬元、提起訴訟時間距離企業破產僅有幾個月、證據鏈薄弱……近日,涉及江蘇省蘇州市某公司的數十件勞動合同糾紛案件“打包”式地呈現在蘇州市檢察院開發的大數據法律監督平臺。
根據平臺分析的“異常點”,該案可能存在申報虛假勞動債權的情況。這一線索正是依托蘇州市檢察機關構建的破產領域虛假勞動債權申報大數據法律監督模型發現的。該模型融合數據篩選、數據畫像、數據碰撞等方式,直擊虛假訴訟“最隱秘的角落”。
一張欠條牽出11起虛假訴訟案件
2021年1月,張家港市檢察院檢察官劉芬在使用蘇州市檢察院大數據法律監督平臺時發現了十幾件向永新公司(化名)追索大額勞動報酬的案件,這幾起案件的主要證據只有該公司老板的手寫欠條。數年來的辦案經驗讓劉芬覺得事有蹊蹺。
根據相關規定,破產財產分配中,勞動債權清償順位優先于普通債權,這就導致某些公司資不抵債時,會通過讓熟人申報虛假勞動債權的方式逃避債務履行。
張家港市檢察院將該線索上報蘇州市檢察院,兩級檢察院開展聯合調查。經調查,永新公司因經營不善于2013年停產,2020年進入破產程序。然而,2018年卻有8名職工手持工資欠條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支付工資報酬,金額多為十幾萬元到三十幾萬元不等,共計約申報債權220余萬元。
為什么公司停產5年后才想到追索勞動報酬?針對該案疑點,蘇州市檢察機關對相關案件當事人之間的人員關系、社保繳納、工資支付記錄等情況進行核查,發現4名原告與永新公司法定代表人張某系親屬關系,其余幾人也為張某多年好友,勞動關系存疑。
經審查,蘇州市檢察機關就永新公司虛假勞動債權系列案件提出抗訴2件,相繼發出再審檢察建議9件,法院再審后采納抗訴和檢察建議,對11起案件撤銷原判,駁回原告起訴,守護了債權人的合法權益,維護了司法權威和公信力。
數據賦能精準識別“異常點”
據了解,2021年,江蘇法院受理各類企業破產案件12864件,同比增長94.17%,虛假勞動債權案件更是呈現逐年增加的趨勢。雖然永新公司的案件已經辦結,但是破產領域虛假勞動債權申報高發的現象對檢察機關履行法律監督職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以往,我們對虛假勞動債權的監督主要靠當事人申請、案外人舉報等被動方式收集線索,一旦案件原告、被告合謀,就很難被發現。”蘇州市檢察院第六檢察部副主任楊梅表示,要想擊破“攻守同盟”、從海量文書信息中自動篩選出有效線索,大數據成為重要手段。
攻克數據壁壘是精準抓取線索的第一步。因此,在模型構建中“一網一制”的設計路徑率先被提出。“一網”指的是編制一張相關案件信息網,即從法院獲取民事裁判文書數據資源。“一制”指的是建立信息數據共享機制,從市場監管局和企查查獲取企業數據,在具體案件辦理中通過個案協查,查詢社保信息、人口信息等。
該模型以進入破產程序或已經資不抵債的企業作為重點篩查對象,篩選相關企業涉勞動報酬糾紛、勞動爭議等民事案件,再依托語義分析、要素提取等對相關民事裁判文書進行疑點畫像,梳理出疑點較高的企業及關聯案件,將其納入同一個“集合”,通過蘇州市檢察院大數據法律監督平臺向檢察官推送線索。
在今年6月29日召開的全國檢察機關數字檢察工作會議上,蘇州市檢察院智慧檢務保障中心副主任卞葉進行了匯報演示。她結合一起虛假勞動債權監督案,還原了該模型如何通過數據畫像、精準識別出“異常點”的過程,深深吸引了在場聽眾。“大數據賦能檢察監督的底層邏輯就是從海量的數據中通過特征畫像找到異常。”卞葉總結道。
“通過技術手段從客觀原始的數據中提取信息、歸納知識用于凝練實踐智慧,實現數據價值的逐步釋放,就是蘇州市檢察院大數據法律監督平臺的功能定位。”蘇州市檢察院大數據法律監督專班成員蔡愷這樣介紹平臺的作用。
釋放大數據法律監督的“乘數效應”
“涉案案件數:17”“缺席審判”……在蘇州市檢察院大數據法律監督平臺上,疑點企業存在的“異常點”自動被平臺提取為醒目的“紅色詞條”排列在企業名稱下方,讓檢察官一目了然。
“這一大數據模型有針對性地解決了辦案中的共性難題,模型使用以來,我們一共接收涉及虛假勞動債權的線索449條,目前,有24條線索正在立案辦理中。”蘇州市檢察院第六檢察部主任陳俊說。
據了解,今年以來,蘇州市檢察機關在全省率先建立大數據法律監督工作專班,推行兩級檢察院“上下聯動、一體推進”的工作模式,在大數據法律監督案例挖掘提煉、思路驗證分析、模型孵化構建、線索辦理跟蹤、類案延伸治理等方面形成合力。
大數據法律監督模型在辦案中游刃有余地應用,讓越來越多的一線檢察官受益。據悉,蘇州市檢察機關已打造涉及刑事、民事、公益訴訟等領域16個大數據法律監督模型,形成含120余類在手數據、20余類需求數據的數據資源清單,建成數據獲取、模型構建、監督辦案、綜合治理共建互促格局,有效解決數字經濟“新場景”下的法律監督難題。
“蘇州市檢察機關將進一步強化大數據思維,創新大數據手段,發揮大數據價值,挖掘類案式法律監督增長點,讓更多‘數字模型’升級為‘監督模板’,真正釋放新時代法律監督的‘乘數效應’。”蘇州市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李軍表示。(盧志堅 管瑩 史瑩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