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門檻提上限,搭載AIGC的低代碼靜待全民開發浪潮
出品/壹覽商業
作者/布林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進入21世紀后,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促使軟件開發迎來爆發期。為了降低軟件的開發門檻和難度,“低代碼”的概念在2014年被正式提出。低代碼,指的是通過使用圖形界面、可視化工具和自動化功能來減少代碼編寫,從而簡化開發過程的一種軟件開發方法。
國內開始出現獨立的低代碼開發平臺,可以追溯到2016年。經歷了兩年的行業摸索期后,低代碼的市場規模才開始爆發,頭部互聯網公司也紛紛推出各自的低代碼產品。IDC的調查數據顯示,2018年,國內低代碼的市場規模只有3.7億元,但到了2022年,這一數值已經是39.2億元,并且預計2025年將達到118.4億元。
隨著AIGC技術在2022年實現質的突破,AI編程取代人工開發的呼聲一時高漲。但也有業內人士認為,目前國內軟件開發面臨最大的問題是供給側的人才缺口問題,AI編程一方面技術并不成熟,另一方面依然需要開發者具備專業的編程技能和知識,因此將AIGC作為輔助工具融入到低代碼平臺的場景中,是更為可行、更易推廣的解決方案。
“低門檻、高上限”是低代碼平臺必備的核心特點
網易集團涵蓋游戲、郵箱、有道、互娛、電商等多項業務,不管是業務增長,還是人力資源與組織績效管理、技術保障環節,都有著極大的開發需求,而低代碼被內部認為是提升開發效率的絕佳方式。
以網易互娛為例,用低代碼搭建運營活動管理系統,開發效率提升100%,可快速支撐多個私域流量轉化。自用成熟后,網易決定將低代碼解決方案包裝成產品,進行對外開放。
2020年7月,網易旗下 ToB 企業服務品牌網易數帆推出了“輕舟”低代碼開發平臺的1.0版本,以滿足部分復雜度較低但復用性較高的開發場景需求,正式入局低代碼行業。2021年8月,輕舟迭代出2.0版本,開始聚焦中等復雜度的軟件開發。
今年4月,網易數帆將輕舟低代碼開發平臺升級為CodeWave智能開發平臺。該平臺以網易自研的智能大模型為底座,以低代碼為開發工具,開發者只需編寫少量代碼,通過自然語言描述和可視化拖拉拽即可實現軟件開發。
在網易數帆看來,低代碼平臺必須具備“低門檻、高上限”的特點,才能成為真正能被普及的開發工具:低門檻,是指降低軟件開發工作門檻,新手花費數周的時間學習即可上手,對比動輒花費數月才能入門編程語言的傳統編程方式來說,上手效率有極大的提升,也給更多人提供了從事軟件開發的機會;高上限,是指低代碼平臺能夠服務專業開發人員,更高效地開發企業級的復雜應用,這一點網易數帆在網易內部和金融、零售等行業已經得到了驗證。
一組數據可以體現網易數帆低代碼平臺的使用門檻之低:在去年末舉辦的網易數帆低代碼大賽上,69.8%的參賽者表示此前從未接觸過低代碼開發,57%的參賽者為非計算機專業背景,而經過2-3周的學習,最終提交作品的完成率均超過80%。大賽公布的獲獎名單中,有超過一半的作品出自00后大專生。
從企業角度,以國內知名的某連鎖零食品牌為例,去年年底該零食品牌引入網易數帆低代碼開發平臺來提升研發效率、儲備專業人才,通過一兩個月時間便培育了首批47名低代碼工程師,并立即投入到內部應用的快速開發中。
網易數帆認為,智能大模型和全棧低代碼是實現“低門檻、高上限”的底層技術,同時也是實現軟件供給側改革的兩個核心關鍵變量。只要突破了這兩項技術,并且為此構建成熟的開發人員培養體系,軟件開發供給側不足的問題將得到很好的解決。
為了普及低代碼技術,早在輕舟低代碼開發平臺2.0版本發布時,網易數帆就創造了一個新的職業——“低代碼教練”。作為低代碼平臺應用的落地者,低代碼教練通常承擔兩種職能:一是為客戶企業的員工提供低代碼平臺使用規則和技巧的培訓;二是直接駐場,為客戶企業開發低代碼應用。
目前網易數帆已經擁有逾百名低代碼教練入職了網易。他們來自各行各業,甚至不少人此前從未寫過一行代碼,但經過相關學習,他們已開發并落地300多款應用,為全國15個省市超過50家企業及政府提供了IT支持。
定位底層工具,CodeWave要以標準化實現規模化
CodeWave和之前輕舟低代碼開發平臺之間最大的區別,在于CodeWave搭載了智能大模型。
智能大模型,指的是參數量超過一億的神經網絡模型,可以實現類人水平的自我學習和自我演化,使其具備一定的自主選擇和判斷能力。網易數帆結合自身產品的定位,面向智能編程垂直領域推出大模型,并接入到智能開發平臺中。
智能大模型給CodeWave帶來的是使用門檻的進一步降低,開發者只需使用自然語言與CodeWave智能開發平臺對話,即可生成低代碼可視化編程語言代碼,無論實體定義、邏輯編寫、頁面組件控制,均可輕松完成。不僅如此,平臺還提供智能檢查和修復、智能補全等輔助工具,幫助完善編程成果,AI測試機器人也能自動完成低代碼應用的測試,保證應用正常運行。
方向層面,CodeWave主要為政府、金融、制造、新零售、汽車、制藥六大行業的日常辦公、生產管理、項目管理、客戶管理、用戶運營、員工管理、采購管理、精準營銷、智能制造、零售管理十大典型場景提供解決方案。
網易數帆給CodeWave的定位是標準化的“基礎級工具”,提供的是各類軟件和功能開發所需的環境,而非具體的各類定制化的解決方案。復雜或者定制化的需求,企業和軟件開發服務商可以結合CodeWave中的能力模塊來實現,或者聘用低代碼教練。
為了更快地拓展市場達成規模化,并且解決標準化工具平臺的服務局限性,網易數帆發布了“Wave+”生態成長計劃,招募戰略合作伙伴、分銷合作伙伴、解決方案合作伙伴和交付合作伙伴,共同推進全行業復雜應用的落地。
普及率決定了當下低代碼平臺的發展空間
IDC曾預測,2025年,超過一半的中國500強企業將成為軟件生產商,超過90%的應用程序為云原生應用程序,50%的代碼來自外部,開發人員數量將達到2019年的1.5倍。可以說,軟件開發在國內仍然是“星辰大海”。
但低代碼雖然已經逐漸主流開發方法之一,整體市場規模仍是百億以內。CodeWave的發布,對于年營收近千億元的網易來說,淺層次的商業意義在于,原本是成本投入的技術部門,將自身能力整合后進行對外開放和商業化,利于整體的降本增效,深層次的商業意義是提前布局,待行業爆發時,可以成為企業和軟件開發者的主流選擇,獲得百億級的商業規模。
目前看來,專業開發者出于效率提升,仍是低代碼平臺的主流用戶,因此提升專業開發者中的滲透率是低代碼平臺的第一重發展空間,而全民開發的推進、開發者基數的擴充和低代碼平臺在中小企業數字化過程中的普及率決定了行業的天花板。為了加快進程,網易數帆希望在5年內,聚合1萬多家合作伙伴,通過與高校合作課程、推動企業內低代碼學習與應用、舉辦競技大賽、培育社區等多種手段,發展100萬名開發者。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國內外AIGC的技術迭代速度正在加快,作為軟件開發方法的另一分支,AI編程在未來幾年能否以更為自動化的方式同樣實現“低門檻、高上限”,從而跳過低代碼成為行業新基礎設施,也給低代碼帶來了一些變數。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