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中國品牌,給力美好生活
(資料圖片)
原標題:打造中國品牌,給力美好生活
5月10日是第七個中國品牌日。今年品牌日活動主題是“中國品牌,世界共享;品牌新力量,品質新生活”,活動內容包括舉辦2023年中國品牌發展國際論壇和中國品牌博覽會等。(5月10日國家發改委網站)
品牌是市場經濟的產物,是市場經濟孵育出的“精靈”。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以及市場經濟萌芽時期,只有產品,沒有品牌。長期的對外開放和市場經濟實踐,既讓企業家們深切體會到,面對風高浪急的市場競爭,創造屬于自己的品牌,不但可以獲得品牌溢價,更能讓自己在市場競爭中多一分勝算。同時也讓全社會明白這樣一個道理:品牌影響力決定了一個國家在全球產業價值鏈中的地位。一個國家擁有的品牌越多,對價值鏈的主導力就越強。對于公眾而言,加快品牌建設亦為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之舉。
“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開展中國品牌創建行動”,標志著品牌建設正式提升到國家戰略層面?!顿|量強國建設綱要》指出,到2025年,要形成一大批質量過硬、優勢明顯的中國品牌。近年來,以新能源汽車為代表,從躬耕國內市場到“走出去”,一大批中國品牌正成為國際市場上閃耀的“中國名片”。比如,在東南亞市場,OPPO、小米、vivo等中國品牌勢頭強勁,在智能手機出貨量排行榜中名列前茅。今年一季度,榮耀手機在歐洲、拉美市場出貨量同比增長400%以上。出貨量飆升的背后,品牌的影響力、貢獻值“肉眼可見”。
品牌建設,產品是載體,企業是主體。無論是打造新品牌,還是擦亮老品牌,企業都是第一責任人,企業要有敢為人先的主動性、精進不休的積極性,始終保持品牌建設的高度自覺。企業在品牌建設中,必須抓住品質不放手、抓牢創新不松勁,用足繡花功夫,用活工匠精神。品質永遠是品牌的基石,甚至是生命線,好品牌的顯著特征就是能夠給用戶提供更高的、更優質的品質,這一點從來沒有改變過。可在現實中,這一點往往被一些企業家誤讀,認為只要自己的品牌夠強大、響亮,產品品質無所謂,瑕不掩瑜。實踐一再證明,企業想把品牌做強,就必須拿品質過硬的產品說話,以高品質獲得高溢價,舍此別無他途。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品牌建設亦然。“一招鮮吃遍天”的傳奇故事常演常新,仍在不斷佐證著“創新是品牌發展源動力”這一結論。以廣汽埃安為例,走進總裝車間,機器人揮舞手臂、無人車來回穿梭,每60秒便有一輛新車駛下生產線。據廣汽集團總經理馮興亞介紹,目前廣汽自主研發投入累計達395億元,已掌握覆蓋整車及動力總成等關鍵核心零部件技術,確保企業在電動化、網聯化等方面的行業領先地位。
品牌建設,吁求共建共治。品牌建設是企業的事,同時也是政府的事、全社會的事,需要多方協同,實現共治。圍繞品牌建設增加制度供給、完善政策保障,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品牌建設政策體系;運用財稅等激勵工具,鼓勵企業因地制宜,導入品牌戰略體系建設;嚴厲打擊惡意注冊、傍名牌、搭便車等商標侵權行為,切實保護好企業品牌;加大品牌建設人才培養力度,著力提升企業品牌建設能力;利用各種平臺,向世界講好中國品牌故事……凡此種種,皆需集眾智、舉眾力,以期形成“眾人拾柴”之局面。
品牌建設,久久為功。無論是中國品牌的打造,還是質量強國建設,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社會各方付出長期的、艱苦的努力。(練洪洋)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