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體育助力鄉村振興加速跑 焦點快播
(資料圖)
原標題:讓體育助力鄉村振興加速跑
日前,國家體育總局會同中央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國家民委、財政部、住房城鄉建設部、農業農村部、文化和旅游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等部門印發了《關于推進體育助力鄉村振興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穩步推進體育助力鄉村振興工作。(6月27日《人民日報》)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新時代建設農業強國的重要任務,也是進一步解決鄉村空心化、人口老齡化等問題的突破口,更是激發農村內在潛力與后勁的重要推手。而體育作為人民美好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意義重大,在鄉村振興中大有作為、大有可為。
去年發布的《關于推進“十四五”農民體育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5年,“農民體育健身賽事模式不斷創新,農耕農趣農味特色健身活動更加豐富”“體育助力鄉村產業發展更具活力,農體文體智體深度融合、多元融合格局基本形成”。如今,全國各地鄉村體育賽事紅紅火火,藍圖正在逐一變成現實。貴州省首屆“美麗鄉村”籃球聯賽總決賽舉行,火熱的現場氛圍和“接地氣”的辦賽風格讓“村BA”火爆全網;在內蒙古鄂托克前旗昂素鎮的草原上,流行起了“排球熱”,常住人口不足1萬人的昂素鎮,由農牧民自發組織的排球隊多達49支,平均每年舉辦各種規模的排球比賽400余場;端午期間,珠三角熱鬧喧天的龍舟競渡,更是讓人看到了體育運動賦予鄉村建設的活力與魅力。
“體育搭臺,經濟唱戲”,體育活動的舉辦不僅豐富了鄉村文化生活,賽事經濟也促進文體旅商農融合,給鄉村帶來了經濟活力。貴州臺盤村2022年“吃新節”籃球賽期間,村里接待游客40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2100多萬元。成都的車迷健身節與舉辦地的自然人文環境相結合,推出各具特色的騎行路線,更與當地的美食、美景、美物相結合,打造消費新場景,為鄉村產業發展賦能。同時,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體育活動中也蘊藏著“塑形鑄魂”的精神力量。
“村超”“村BA”深入人心,為鄉村振興大步向前注入新動能。要用好用活這股力量,就要充分發揮鄉村賽事的特點。一要注重群眾性。農民是賽事的發動者與參與者,要讓更多人參與進來,而不是單純為了比賽而比賽。比如,有的村沒有籃球場,可以舉行拔河比賽,同樣老少咸宜;二要突出地方性。福建的毽球、廣東的龍舟、江蘇的舞獅、內蒙古的摔跤,都展現出各地濃郁的鄉村體育文化特色。體育賽事與民俗文化相結合,不僅為文體旅商農融合提供了巨大空間,也成為涵養鄉風文明、振興鄉村文化的點睛之筆。只有結合自身的自然、人文稟賦,才能打造出鄉村體旅的“金名片”。三要體現趣味性。鄉村體育運動最主要的目的不是為了更高更快更強,而是團結人心、凝聚積極向上的力量。有趣,有看頭,鄉村賽事才能吸引更多人參加,才能做大品牌、具有可持續性。
希望的田野上,風光無限、前景無限。用體育賦能鄉村振興,富了村民的“口袋”“腦袋”,賽出美麗鄉村新氣象,跑出鄉村振興加速度。(譚敏)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