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大好河山不應有“防偷窺”模式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原標題:大好河山不應有“防偷窺”模式

國道旁筑高墻防“偷窺”雪山、公路邊設圍擋防“竊視”瀑布……近日,《南方日報》持續關注景區筑墻擋景行為并發表相關評論,呼吁“相關地方和景區跳出‘封閉思維’”。根據最新消息,被曝光的梅里雪山景區已作出回應,表示將誠懇抓好整改工作,對兩個景點實行免費開放。

瞰祖國大好河山、品中華人文之美,本是一件賞心悅目的快事。然而,有些地方卻企圖將大山大河的邊邊角角都管起來、遮起來,決不讓未買票者“竊”得一絲景致。從社會反饋看,筑墻擋景行為不僅吃相難看、招人生厭,更有可能“反噬”自身,即景區越做越“小氣”、越做越“短視”。

俗話說:“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筑墻擋景看似“擋”住了人們獲取免費風景的通途,實則也“擋”住了人們對景區良好形象的口耳相傳。而后者,或許才是當地旅游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回顧近期的媒體報道,從自駕游途經景區要買門票,到“連環套式”門票備受吐槽,再到如今的筑墻擋景讓當地“敗好感”,層出不窮的煞風景之舉背后,恐怕還是“門票思維”在作祟。這些案例充分表明:打門票經濟的“小算盤”,失去的將是全域旅游的大市場。

“濟大事者,必以人為本”,寫好旅游經濟高質量發展這篇大文章,要義在于聚人氣、強保障、優服務。杭州西湖景點免費開放最為人們津津樂道,且收獲了引人矚目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個中道理不難理解:旅游業是綜合性產業,隨著客流量的增加,餐飲、住宿、零售等服務行業迎來發展新機遇、創造旅游大豐收。概言之,發展旅游業,要算眼前賬,更要算口碑賬、算長遠賬。從這個層面看,筑墻擋景不如還景于民,我們樂見更多景區拆掉路上的高墻,努力實現由“圈地賣風景”向“圈地聚人氣”的華麗轉身。

轉型發展,必有陣痛。不容回避的是,在由“門票經濟”“觀光經濟”向“綜合消費經濟”轉型的過程中,不少景區難免會出現收入減少、游客驟增、基層設施承壓等情況。尤其是對于欠發達地區來說,這些挑戰更為嚴峻。正因此,想方設法挺過陣痛、破繭重生才是難點所在。這就要求景區積極樹立大旅游觀、大風景觀,在轉變發展方式、創新發展思路等方面有所擔當、有所作為。與此同時,相關政府部門也要在政策供給、財政補貼等方面給予適當的傾斜,同舟共濟才能乘風破浪。

大好河山不應有“防偷窺”模式!隨著“暑期檔”的來臨,各地旅游市場繼續保持復蘇態勢,人們的出行意愿普遍高漲。在此形勢下,被寄予美好期待的“詩與遠方”應該被望見、被欣賞,而絕不應止于一堵高墻。(靜子)

標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