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億級私募基金旗下產品業績分化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近日,百億級私募基金旗下業績產品出現分化引起關注,包括林園投資、東方港灣等公司旗下產品均有類似情況出現。
數據顯示,截至5月底,林園投資旗下的林園投資309號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單位累計凈值跌至0.502元,即該產品成立以來虧損接近50%,而在去年7月29日,該產品凈值為1.303元。不到1年的時間,林園投資309號產品回撤幅度高達61.47%,創下了該產品成立以來的最大回撤。
不過,在上述產品回撤的同期,林園投資旗下其他產品卻表現各異,即便是同一時間段發行的產品,其業績表現也分化巨大。比如,2021年4月,林園投資成立了多只產品,截至今年5月底,2021年5月發行的林園投資222號私募證券投資基金成立以來虧超18%,同月成立的另一只產品林園投資234號私募證券投資基金成立以來卻浮盈1.6%。
查詢第三方平臺信息可知,林園投資旗下披露信息的產品基金經理均為林園,且策略均為主觀選股策略。
值得一提的是,同一家私募機構旗下同策略產品業績分化的情況在私募行業屢見不鮮。同一位基金經理管理的同策略產品,也有業績表現天差地別的情況。
同樣,第三方平臺數據顯示,截至6月16日,同為東方港灣創始人但斌管理的主觀選股策略產品,部分產品今年以來實現正收益,正收益幅度在0.77%至30%之間不等,而部分產品則出現回撤,回撤幅度在1%至5%之間;截至6月16日,博惠投資基金經理田欣波管理的博惠臻選2期私募證券投資基金今年以來收益率超過300%,而同期其管理的博惠臻選1期私募證券投資基金收益率僅為25.08%,博惠精選1期和博惠優選1期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同期收益率均低于35%。
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私募旗下產品眾多,由于成立時間、合同約定等方面的差異,以及通道類產品與其他產品的差異,業績一致性相對較差。同時,為增加公司曝光度、便于后期募資,部分私募公司會打造規模極小但凈值曲線完美的“櫥窗基金”。
不過,伴隨著行業發展,投資人對私募接受度越來越高,業績一致性將逐步成為衡量私募道德水準的重要指標,管理人應讓產品歷史業績更具參考性,從而引導投資人買入與其風險收益偏好相匹配的產品。
(文章來源:周到)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