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全球熱議:動漫產業展現出新的生命力

原標題: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產業生態日趨完善,國產作品加速出海(引題)

動漫產業展現出新的生命力(主題)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鄒倜然 工人日報—中工網實習生 許馳


(資料圖)

這個端午,造型精致的coser(角色扮演者),身著漢服、洛麗塔等多元服飾的游客,會聚浙江杭州。6月20日至24日,2023中國國際動漫節在杭州白馬湖國際會展中心舉辦。本屆動漫節不僅是漫迷的節日,也是中國動漫產業的一次盛會。120余家動漫游戲企業齊聚一堂,近300個境內外知名IP作品及相關周邊驚艷亮相。

隨著科技創意與傳統動畫行業不斷融合,動漫IP形象日漸豐富,中國動漫產業展現出新的生命力。據預測,今年,我國動畫及漫畫內容市場總規模將達到311.3億元。隨著行業生態日趨完善,優質作品的市場價值獲得認可,中國動漫行業發展前景依然看好。

產業界熱議原創IP商業化

本屆動漫節上,IP成為各企業口中的高頻關鍵詞。“IP最厲害的地方就在于它可以和所有的媒介傳播方式結合。”萬達寶貝王集團副總裁兼IP業務中心總經理于曉晨表示,品牌曝光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現在市場的關鍵在于怎樣實現IP商業化。無論從商業邏輯還是團隊發展來看,IP在動漫行業都具有極大的潛力。

雷報創始人雷昆表示,雷報一直關注“IP+娛樂”“IP+消費”“IP+新科技”等領域的相關業務并深耕于此,正是看到了IP產業的價值。

“今年上半年,與熱門動漫IP有關的海報、徽章等線下周邊商品的銷量實現爆發式增長。線下店的IP活動或將成為下一個風口。”翻翻動漫CEO沈浩表示,當代年輕人更注重精神上的體驗,和有相同愛好的朋友一起現場打卡,進行卡牌對價、拆全新手辦、參與盲盒抽獎等活動都極受年輕人的青睞。

近年來,由于優質作品的數量增加,動漫IP破圈效應明顯,各種動漫形象逐步走向大眾視野、覆蓋不同年齡層,預計我國泛二次元用戶數量今年將達到4.9億人。

而深受二次元文化影響的Z世代人群中,泛二次元用戶占比已高達95%。有業內人士表示,這批年輕人群在國內視頻、游戲、漫畫等領域表現活躍,且該群體逐步步入職場、消費能力提升,將能夠有效帶動動漫內容及衍生市場的進一步發展。

AIGC加入推動動漫生產提速

除了熱議IP的打造與潛力,在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熱潮下,如何高效利用人工智能也成為動漫產業關注的一個熱點問題。

萬維貓CEO王諍表示,可能在大眾看來Chat GPT的出現是人工智能的大爆發,但對于做動漫的同行來說,這場較量在很早之前就開始了。

由于動畫行業在制作流程、技術、渠道等方面具備和AIGC非常契合的場景,所以在對人工智能技術的運用上具備天然優勢,很多動畫公司已經借助這類技術實現了產能提升以及其他方面的突破。

人工智能極大地簡化了工序環節,同時其在光影的處理上也遠超人眼的辨識能力。動漫《狐妖小紅娘》總導演王昕表示,讓人工智能完成第一遍背景布局后,再由我們的畫師完成第二遍,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制作速度。

雖然AIGC在動畫制作領域展示出了不錯的能力,但要大量推廣還會面臨一些方面的困難。王諍表示,人工智能技術尚不完全成熟,可能會生成不符合人體邏輯的場景;同時對于傳統的動漫制作方來說,人工智能是重塑工作流程的一個難點。

國產動漫加速出海

隨著中國國際動漫節、中國國際動漫創意產業交易會等節展成功舉辦,當前,國內國際交流交易活躍,國產動畫海外傳播能力不斷提升。加上動漫產業化的轉變、制作公司、發行公司及傳播類平臺的涌現,具備國際發行條件和審美的中國動漫作品對標國際水準,開始走向世界。數據顯示,我國在國外視頻平臺話題播放量破億的有11個動畫IP,播放量超過1000萬的有30個。今年1月,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等出品的《中國奇譚》上線,1個多月的時間播放量便達到0.63億次。

“年輕人的生活就是中國故事。”《中國奇譚》總制片人李早表示,“我們希望在挖掘獨特內容的同時,能讓普通觀眾理解中國傳統文化內涵,讓東方奇幻美學煥發時代新生。”

雷昆表示,中國動漫作品持續走向國際市場,一方面有利于獲取其他國家受眾的反饋,促進動漫藝術的國際化發展;另一方面也承載中國文化走向世界,有利于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塑造中國形象、增強文化自信。

標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