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推動“小田變大田” 描繪鄉村好“豐”景|焦點快看


(資料圖)

原標題:推動“小田變大田” 描繪鄉村好“豐”景

近日,在紹興市柯橋區湖塘街道湖中村農村宅基地復墾、耕地功能恢復,及“千畝方”永久基本農田集中連片整治工程現場,履帶式灌漿機進進出出,新建的道路和溝渠已現雛形,高標準綠色農田改造正在火熱開展。

這是紹興市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帶來的喜人變化。近年來,紹興市以土地綜合整治為抓手,著力優化空間、盤活土地、加強生態修復、促進效益提升,實現全市域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布局優化。目前,該市正在實施36個土地綜合整治項目,已完成永久基本農田集中連片整治2.95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和改造2.59萬畝,著力打造一批省級精品工程。

為有力破解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碎片化等問題,去年以來,紹興市深入開展永久基本農田集中連片整治,推動“小田變大田”。

在越城區東湖街道小皋埠村,經過整治的水田規整連片,機耕路和水渠縱橫交錯,在田野間展開美麗畫卷。2022年,越城區共完成東湖街道、皋埠街道、孫端街道、陶堰街道4個“千畝方”永久基本農田集中連片整治項目,實施耕地功能恢復38.7公頃,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89.8公頃,實現了面積不減少、質量有提高、生態有改善、布局更優化的預期目標。

通過3個月的耕地連片整治,日前,新昌縣東茗鄉東茗村一片荒廢已久的茶園變身為連片梯田,描繪一幅“糧”辰美景。為盤活土地資源要素,激活鄉村經濟內生動力,新昌縣按照“生態優先、保護優先、集約優先”原則,整合力量、集中資金,致力于土地開發、建設用地復墾、永久基本農田連片整治等土地綜合整治子項目共同推進。同時,根據自然資源稟賦、人文地理狀況,推進古村落及歷史文化保護,做強“土地整治”文章。

上虞區上浦鎮通過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改善田間基礎設施水平,提高耕地質量,打造“拾鯉荷塘”等種植基地以及彩稻、油菜花、觀賞魚養殖等現代農業觀光區,發展生態、高端農業等農旅一體的規模化、集約化現代農業。目前,上浦鎮土地綜合整治項目已列入自然資源部部級試點工程。

紹興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全市計劃在2023年至2025年,在土地綜合整治范圍內,連片整治永久基本農田5萬畝,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標準農田4萬畝,墾造耕地1.2萬畝,復墾建設用地0.6萬畝,整治盤活低效建設用地1.3萬畝。(程寅嘯)

標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