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4.5%”彰顯中國經濟的韌性和活力
(資料圖片)
原標題:“4.5%”彰顯中國經濟的韌性和活力
4月18日公布的中國經濟2023年首季成績單顯示,今年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4.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5.8%,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5.1%。各項數據顯示,收入增速跑贏GDP,一季度中國經濟實現“開門紅”,彰顯中國經濟的韌性和活力。認清當下中國經濟運行之“形”,理性判斷我國經濟未來走向,有利于從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出發,積極適應經濟新形勢新常態。
以“數”觀“形”,向上勢頭不斷積蓄。今年以來,在一系列穩增長政策推動下,中國經濟從壓力中轉暖,一季度主要經濟指標企穩回升。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5.8%,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66.6%的消費之“暖”,到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5.1%,繼續對經濟增長提供穩定支撐的投資之“穩”,再到出口同比增長8.4%,比前兩個月大幅回升7.5個百分點的外貿之“韌”,“三駕馬車”動力正在增強;從同比增長4.5%,比去年四季度環比增長2.2%的經濟增長,到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1.3%,保持溫和上漲的物價、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比上年四季度下降0.1個百分點的就業,再到截至3月末,我國外匯儲備規模31839億美元,保持基本平衡的國際收支,“宏觀四角”平穩運行……事實證明,經風歷雨的中國經濟,向上勢頭不斷積蓄,高質量發展穩步向前。立足當前,著眼長遠,適時出臺務實管用的政策舉措,進一步推動消費持續回升,持續發力做好穩物價工作,為投資營造更好環境,持續鞏固拓展向好勢頭,必將推動經濟運行持續整體好轉。
以“市”觀“形”,市場活力持續釋放。從物流、人流、交易額、外商入駐數量、新成立公司數量等數據全面回升的“世界超市”義烏,到夜游松花江、逛夜市、品小吃,人氣火熱的哈爾濱夜間消費,再到各地熱門商圈,“吃飯要等位、打卡要排隊”場景再現……消費市場“熱”度攀升,在這背后,是隨著就業逐步恢復,居民收入的不斷增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逐步增強。國家郵政局數據顯示,截至4月6日上午8時,今年我國快遞業務量達300億件,比2019年提前99天”;民航局數據顯示,一季度國內航線完成旅客運輸量1.26億人次,相當于2019年同期的88.6%……事實證明,供應鏈上下游活動趨于活躍,商品流通加快,行業活力增強,推動交通物流“跑”起來。不論是人民幣貸款增加10.6萬億元,創歷史新高,還是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14.53萬億元,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占同期社會融資規模的73.6%,同比提高4.5個百分點,不斷攀升的數據證明,在國內經濟前景和預期改善,以及穩增長政策支持下,實體經濟融資需求回暖,企業信用環境整體改善。
以“業”觀“形”,市場信心穩步回升。回穩向上的中國經濟,帶動經營主體效益逐步好轉。不論是同比增長4.7%的企業銷售收入,還是同比分別增長22.8%、13.7%和9.4%,已超疫情前2019年水平的住宿餐飲、文體娛樂、居民服務等接觸類服務業銷售收入;不論是升幅達2020年四季度以來最高中小企業發展指數,還是全面回升的交通運輸郵政倉儲業等8個分行業指數;不論是連續3個月位于景氣區間的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連續3個月回升的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還是指數為33.8%,比上季上升10.3個百分點的企業家宏觀經濟熱度……一組組飆升的數據,見證企業逐漸“回血”,行業逐步恢復“元氣”。從貨幣信貸、房地產回暖以及企業經營和居民就業的恢復看,經濟恢復勢頭將進一步增強。面向未來,抓關鍵環節,不斷改善投資環境,鼓勵和吸引更多民間資本參與國家重大工程和補短板項目建設,不斷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依法保護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著力恢復和改善社會預期,大力提振發展信心,必將推動經濟行穩致遠。(黃宗躍)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