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世界滾動:讓老人“宅”家也能安享晚年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原標題:讓老人“宅”家也能安享晚年

近日,常德女孩田燦燦在養老院工作一年后辭職創業,帶動28個年輕人加入居家養老服務行業的新聞引發熱議。有人贊揚女孩的勇敢和機敏,也有人表達對居家養老服務的需求和期待。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進一步加劇,包括居家養老在內的養老問題愈發受到關注。提供更好的居家養老服務,需要在挑戰中把握機遇。

當前,我國居家養老服務的需求與供給適配度有限。民政部預測,“十四五”期間,我國老年人口將突破3億;國家衛健委2021年披露的信息則顯示,我國約90%的老年人優先選擇居家養老。但眼下,我國居家養老服務才處于起步階段,居家養老市場還存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一些社會服務機構存在著明顯的供給短板。

打造符合我國實際的本土化居家養老模式,不能一蹴而就。發展居家養老事業與產業,短板意味著挑戰,問題往往就是進步的空間,要善于從挑戰中把握機遇。參照許多提前進入老齡化社會的國家不難發現,各國都是充分結合自身特點,逐步摸索出適合國情的居家養老方式。先進的經驗值得借鑒,我們更要注重走自己的路,調動政府部門、社會機構、家庭等各方積極參與,讓更多老年人享受到居家養老的利好。

推動居家養老,政府要轉變角色、加強政策支持。居家養老首先就離不開社區,需要社區提供大量小規模、綜合性、多功能養老設施。這種服務需求較靈活,很難實現標準化、集約型供給。相關部門需跳出大包大攬思維,鼓勵支持社會化服務機構,供給更加優質多樣的養老資源。這并不代表相關部門“放手不管”,而是將工作重心轉向對服務機構的扶持和監管。

推動居家養老,也需要個人和家庭轉變養老思維。子女照顧老人,既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約定俗成的養老習俗。進入新時代,為人子女者面臨著更大的生活和競爭壓力,而老人也有更多感受美好生活的新式需求。子女要善于平衡“舊”與“新”,在尊重老人意愿的前提下,嘗試轉換思維,把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適當購買居家養老服務,讓老人在更多元的選擇中,得到更好的照料和關懷。

積極推動老齡事業、產業與時俱進,細化推進包括居家養老在內的各領域改造,定能更好構建老年友好型社會,讓老人“宅”在家中也能安享晚年。(周娜)

標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