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熱文:心路丨別讓“鍵對鍵”代替面對面
【心路】
原標題:“線上話癆,線下無語”怎么破?(引題)
別讓“鍵對鍵”代替面對面(主題)
【資料圖】
讀者來問
您好,我在一家國企做團的工作。為了迎接五四青年節,我們最近組織了一個青年聯誼活動,平時大家在微信群里都很活躍,可是到了活動現場幾乎沒人說話,整個場子都是冷的。我很苦惱,不知如何打開工作局面?
安徽 馬薇
專家心解
馬薇您好:
你說的這種情況在年輕人中很普遍。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普及,這一代年輕人更喜歡在網上社交,網上活躍、線下社恐,能打字解決的事絕不發語音,甚至有些人聽到電話鈴響都會恐慌。
互聯網的豐富內涵可以將個人從單調的生活中解放出來,使人們根據自己獨特的想象力開發自己的潛力和興趣。對于一些人來說,當他們的身份和其他人不同時,網絡的匿名性有著積極的意義。虛擬網絡空間可以滿足人際交往、歸屬感、學習、自尊和自我實現的需要,也是個人學習、展示網絡特長、提高成就感的最佳場所。但也帶來一些明顯的負面影響,包括心理健康的損失,比如焦慮、煩躁、失落、缺乏勇氣等。
毋庸置疑,“網上審批”“視頻會議”“微信工作群”等云服務的應用,為企業的工作帶來了很多的便利,溝通變得便捷,煩瑣的程序得到簡化,提高了辦事效率。但是,網絡上的交流不能代替線下的問候,特別是基層工作更需注意,別讓“鍵對鍵”代替“面對面”。
面對面交流可以聊得更真切,只有面對面才能觀察到對方實時的表情和神態,才能捕捉到對方所表達的感情。言語的交流才能在第一時間毫無保留地將內心的感受說出來,不用受語言文字的限制,想到哪兒說到哪兒,這樣更容易與交流的對方建立起情感的共鳴。
面對面交流可以拉近人與人的距離,可以促進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再發達的科技,也無法讓人通過網絡聊天就對人建立起深刻的信任。
對企業來說,網絡空間搭起了一座“信息橋”,讓溝通變得便捷,但它缺少了溫度。“鍵對鍵”的交流多了,“面對面”的調查研究就少了,基層干部與職工的距離就變遠了。
網絡社交環境對幸福產生的負面可能出乎人們的意料。在一個迷戀虛擬世界的時代,對幸福的追求最終會讓我們回到實際體驗上來。“鍵對鍵”永遠無法取代“面對面”,作為團干部,你要多創造機會讓職工們當面交流,把線上的“社牛”變成線下的好友,建立起一種熟悉的心理空間,用更直接的聯系換取相互信任。
蓉娟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