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熱點!擦亮“土特產”金字招牌
(資料圖)
原標題:擦亮“土特產”金字招牌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一方水土孕育一方特色。擦亮“土特產”這塊“金字招牌”,應從隊伍鍛造、品牌選樹、服務保障等三個維度發力用勁,久久為功,不斷激活鄉村振興新引擎,打造農民增收致富快車道。
重在隊伍過硬。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土特產”集中體現地域特點和當地風情,蘊含著潛在比較優勢,是壯大村集體經濟的支柱性富民產業,迫切需要配齊配強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管理隊伍。必須堅持先試先行,探索“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等做法,試點成立土特產專業合作社,以黨建引領集聚組織優勢,實現優勢互補、分工協作、利益共享、抱團發展,讓更多“土特產”增值收益留在農村、留給農民。匯聚人力智力,擇優選拔懂黨建、有技術、會管理、善經營的特色產業帶頭人,注重調配與特色產業相關、具備一定特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村干部擔任直接經營管理人員,廣泛聘用鄉賢能人、鄉土人才、退休老干部等“土專家”“田秀才”“鄉創客”擔任發展顧問,派強用好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以“鎮招村用”形式配備專業會計,打造一支留得住、用得上、帶得動的“永久牌”產業振興人才隊伍。
要在品牌選樹。蘋果村、荔枝鄉、黃花鎮……質量可以興農,品牌可以強農。再好的“土特產”,如果質量上不過關,品牌立不住、打不響,只會陷入“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尷尬境地。要提升產品知名度,開設月度輪播專欄、季度采風專線、年度展銷專題,通過線上直播推廣、線下重點媒體采風,舉辦特色文化節、旅游節與農產品展銷會等多種渠道,壯大土特產“朋友圈”“粉絲團”“體驗場”,放大鄉村特色產業資源“虹吸效應”。提升產銷對接度,定期與大型農批市場、商超、機關、企業食堂等組織“對接洽談會”,集中推介本地合作社特色產品,擴大農產品銷售范圍,讓“出土”的產品“出圈入市”。
旨在黨旗高揚。辦好農村的事,關鍵在黨的全面領導。要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為村級黨組織發展“土特產”提供一攬子“保姆式”服務保障。一方面,要強化過程“引”,引導開通“土特產”綠色物流直達專線,設立品牌商標專項獎補資金,支持建設“產購銷”一體化服務中心,引入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等社會組織進村幫扶,引進“土特產”發展先進地區、先進村的經驗做法,為做強“土特產”積聚深厚底氣。另一方面,要加大激勵“考”,健全完善村“兩委”干部能進能出、待遇報酬能高能低機制,將村“兩委”干部末位淘汰、崗位晉級晉檔、編制動態調整與村集體經濟發展狀況掛鉤,引導村級黨組織深挖資源稟賦,推動鄉村產業全鏈條升級,實現由“一村一品”向“一村一品一產業”蝶變躍升。(卞冬建 陳林)?
標簽: